重塑中盘增长溢价 市场已释放部分风险且接近支撑

来源:东方财富网时间:2017-12-21 16:37:52

盈利与贴现率是影响市场风格的核心因素,但主导的力量在变迁,07-13年市场风格由盈利主导,14年以后市场风格由贴现率主导。2007年-2013年M2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速差值稳定在0轴附近,代表资金在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分配比较均衡,对应着A股股指走势与企业盈利相关性很强,A股由盈利主导,风格持续偏小;2014年以后,资金脱实入虚,A股由流动性驱动一轮牛市,本轮在监管趋严金融去杠杆等政策环境下,M2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速差值回落,资金重新脱虚入实,A股由流动性主导,利率和大盘/小盘相对走势正相关。

 

3.2

 

3.2 17年贴现率高企,市场追逐“确定性溢价”和“流动性溢价”

2017年A股市场贴现率高企,市场青睐“确定性溢价”和“流动性溢价”,对“增长溢价”有所忽视。根据DDM模型,17年利率上行叠加监管趋严、贴现率持续上升,远期现金流的折现值下降,投资者会降低对远期盈利高增长的要求,转而追逐具备盈利确定性的标的,使盈利相比行业凸显“确定优势”的大盘龙头收获持续的“确定性溢价”,17年大盘股的风险溢价持续下行、而中盘、小盘股的风险溢价却仍在小幅回升。

 

 

2017年机构业绩胜出市场吸引部分新发基金火爆,增量资金继续复制“以龙为首”的模式以避免高冲击成本,强化原有配置趋势,使今年“龙头盛宴”的后半程迎来“流动性溢价”。17年是机构胜出的一年,超过68%的基金跑赢市场,使基金在居民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再度提升。蓝筹白马股戴维斯双击,机构的持仓集中度一路上行,市场趋势强化广度下降。主动偏股型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持股集中度大幅提升至14年末20%的高位水平,且配置比例最高的十只个股全为大盘龙头公司,增量资金的继续加仓为本轮龙头股行情的后半程带来“流动性溢价”。

 

3.3

 

3.3 18年贴现率趋于缓和,“以龙为首”向“增长溢价”的中盘股扩散

2018年A股利率水平与风险溢价缓和,市场从“确定性溢价、流动性溢价”逐步向“增长溢价”切换。“市值因子”与“增长因子”兼备的中盘股将重塑“增长溢价”。我们预计18年利率高位震荡后小幅回落叠加监管市场化带来贴现率缓和,远期现金流的折现值小幅上升,投资者会适度提高对远期盈利高增长的要求,中盘股兼具“市值因子”与“增长因子”,将最显著地受益于贴现率缓和;行业集中度提升、贴现率难以大降、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过程中的大趋势,因此我们并不建议投资者从超跌、补涨的角度买入行业地位普通或者落后的小盘股来博取弹性,A股“以龙为首”才刚刚开始,只会适度扩散到细分行业龙头或者行业内排名前列的品种。

 

 

兼顾“增长溢价”与估值匹配的中盘股(200-700亿)在贴现率缓和后将脱颖而出。从不同市值区间增长与估值的匹配度来看,我们将A股公司按市值规模划分不同区间,并测算各区间的估值(TTM的PE)和盈利增速(季度累计净利润增速),其中市值区间在200-700亿的中盘股凸显“增长溢价”,盈利和估值的匹配度最高。

而从今年以来基金对中盘股的配置趋势来看,17年虽有小幅加仓但与大盘股加仓幅度仍差距较大,因此中盘股仍是被市场忽视的投资品种。

 

 

即使剔除17年涨价周期股的影响,中盘股盈利和估值的匹配程度仍强于大盘股,将在18年重塑“增长溢价”。剔除17年涨价周期股的影响,市值700亿以上的大盘股17Q3累计净利润增长7.9%,PE(TTM)估值12.0x;而市值200-700亿中盘股累计净利润增长23.7%,PE(TTM)估值27.0x,市值200亿以下的小盘股累计净利润增长20.0%,PE(TTM)估值41.3x,中盘依然凸显出业绩与估值的匹配优势。

 

3.4

 

3.4 重塑中盘增长溢价股票池

结合广发行业研究员推荐,我们筛选出【广·策中盘50】标的池,市值约200-700亿,动态PE估值30X以下,PEG较低的推荐标的列表请洽广发策略小组或销售团队索取。

4行业配置拥抱“供给质量提升”

4.1 供给侧改革进入2.0时代——从“量的收缩”到“质的提升”

供给侧改革第一阶段是“三去一降”,至今已取得积极成果,包括过剩产能去化、地产去库存、扭转PPI通缩局面、化解过剩产能行业的不良贷款等。从供给侧改革推进的步骤来看,目前我们已基本完成了“环保政策收紧——行业并购重组——行业集中度提高”等环节,16-17年“去产能”工作收获了较好的成绩单,17年煤炭与钢铁超额完成制定的年度目标任务(5000万吨钢铁和1.5亿吨煤炭),且17年以来钢铁、煤炭、有色、化工等行业工业增加值显著向下偏离整体工业增加值增速,非法产能被取缔后,多重并购重组带来行业集中度提升。

“量的收缩”带来了“价的回升”,反映到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上,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杠杆率回落,以资产周转率代表的产能利用率低位回升。

 

 

但供给侧改革不仅仅局限于“量的去化”,从顶层政策文件表述的变化可以观察到供给侧改革即将迈向 “质的优化”更高阶的2.0时代。落后产能的供给收缩只是供给侧改革的初级阶段,更深层的要义在于“供给结构优化”,是将落后产业的资源引导流出,并进一步实现资源在落后与先进供给体系中的再分配。从2012年以来的十八大报告到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我们观察到顶层文件对经济任务核心表述的变化——12-14年的经济调控仍以“需求端结构优化”为主导,到15-16年强调“供给侧改革”之余也要挖掘“需求潜力”,再到17年十九大报告的核心表述中已不再提及“需求端刺激”,而是指明供给侧改革将以“供给体系质的提升”作为主攻方向,意味着今后“补短板”将成为发力点,供给侧改革即将进入“2.0时代”。

 

4.2

 

4.2 两重维度、四条线索拥抱“供给质量提升”,布局18年行业配置

“供给侧改革”作为当前经济调控的核心任务,政策脉络的变化会对微观企业盈利带来影响,使受益改革的行业在A股收获良好映射,在16-17年全力推进“量的去化”阶段,受益产能出清、效率提升的钢铁、煤炭等行业在A股收获了阔别已久的超额收益。展望18年,随着“供给质量提升”的主攻方向确立,我们从两重维度、四条线索全面思考18年行业布局方向。

“供给质量提升”的第一维度是“优化存量资源配置”——首先,对落后存量资源进行优化的重要手段是“工业技术改造”,预计18年“技改”将进入提速期,从政策倾斜方向与行业自身科研投入的角度,专用设备、电气设备、电子等行业受益;其次,企业存量优化将使金融行业资产端质量提升、资产负债表改善,而租赁、REITs等政策的加速推进使有限供给优化,目前金融与地产龙头从盈利与估值的匹配度来看相对最高,基金配置中性偏低。

“供给质量提升”的第二维度是“扩张优质增量供给”——第一是初现“产能扩张曙光”的中游制造行业,目前中游制造行业产能出清彻底、利润表修复、杠杆率下行至合意水平、现金流改善,已经先于A股整体率先具备产能扩张的迹象,其中通过财务指标筛选机械、化工等子行业已迎来产能扩张的“曙光”;第二是“美好生活”需求下的消费升级,生活品质要求提升带动传统消费向创新与精细化深耕,科技创新与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提升触发科技消费的“长尾效应”,优化服务的供需缺口使消费服务业投资加速有望迎来供给扩张,关注零售、医疗、传媒等行业的“先进产能扩张”。

 

4.3 优化现有落后存量资源的有效路径是工业技术改造“

 

4.3 优化现有落后存量资源的有效路径是”工业技术改造

优化现有落后存量资源的有效路径是“工业技术改造”。中国98-02年的煤炭和纺织、美日70-80年代钢铁和煤炭都先后有过成功的“技改”经验,在淘汰行业落后产能后,政府均通过财政政策、法律新规、环保法案、金融扶持等要素多位一体全面推进落后产业存量优化,从而达到工艺装备的更新升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15年以来,“工业技术改造”相关政策加速推进和部署,预计18年将进入技改提速期。15年《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政策日益完善,16年11月《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为工企技改提供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重点提出“8个领域、13个行业”,16年12月《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强调通过智能化加强企业技改。17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鼓励和支持民企加强技改工作,9月工信部正式下发《2017年度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引导工业企业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先进产能比重,这也是当前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最重要的指引文件。

在政策推动下,2017年工业企业技改升级引领效应凸显,体现在技改投资加速、高新产品进口增速走高等层面。2017年技改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上升,技术改造投资正逐步成为带动工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17年1月-10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3.4%,增速比1-7月份提高3.1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11.3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7.6%,比2016年和2015年分别提高3.7和6.6个百分点。进口商品的结构也体现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倾斜,高新技术、机电产品进口同比增速持续走高,17年9月,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同比增长达16.4%,机电产品进口同比增长达17.6%,增速不断创新高。

 

 

从政策布局方向和行业自身科创能力来看“技改”潜在受益行业。《2017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涵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产品质量提升等8个领域,涉及电子、机械、轻工、医药、汽车等13个行业,未来可能是“技改”着重发力点。从制造业行业R&D投入强度来看,目前R&D领先的运输设备、电子设备、医药、专用设备等行业自身科创能力较高,将走在创新与升级的前列。

 

 

18年我们从以下三条主线关注受益“技改”的行业:(1)R&D投入领先的行业可能迎来自发技术升级,如运输设备、专用设备,这些行业自身科创能力、标准技术提高将带动行业转型升级;(2)为技改提供技术或设备的行业,如电气设备、电子行业,在下游高端需求扩张、关键技术进口替代下,细分行业如工控自动化、液压件、面板监测设备、激光设备等设备制造领域,相关改造升级有望加速;(3)以“绿色制造”为标杆,工业企业均有不断提高环保节能的需求,环保升级倒逼企业技改,利好提供节能环保设备、环境监测领域的公司。

 

 

4.4 经济存量优化使金融地产部门的尾部风险降低

经济体系的存量优化降低尾部风险,使金融部门间接受益。随着煤炭、钢铁等落后行业的产能出清,企业的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修复,而从企业长债端占资产的比重反而在下降,即企业利润表的修复并没有急于投入到下一轮产能扩张周期,而部分选择了清偿旧债,使金融部门资产端受益。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开始趋降,银行资产端质量提升,会使ROE继续维持在改善通道中。

地产此轮调控周期被拉平拉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存量土地供应体系优化。在土地购置的支撑下18年地产投资增速将呈现“韧性”,租赁政策的加速推进与配套REITs政策的酝酿推出将有助于房地产领域长效机制的建立,存量的土地供应体系实现多层次多元化格局,行业集中度提升使地产行业ROE维持高位。

 

 

结合17年三季报ROE与相对PB的动态匹配,金融与地产目前业绩与估值匹配度相对最优,基金配置中性偏低,因此经济存量优化有助于行业估值进一步修复。

 

4.5

 

4.5 新增优质增量之一来自初现“产能扩张曙光”的中游制造

除了存量结构优化,我们更应该关注可以率先进入产能扩张周期的优质“增量供给”。从供给收缩到供给扩张的潜在路径是:供给收缩→产能出清→利润表修复→杠杆率回落至合意水平→企业有加杠杆冲动→资产负债表修复→新一轮产能扩张→供需共振盈利上行。由于杠杆率还顶在较高水平,目前A股整体暂时看不到整体产能扩张的迹象,但部分中游制造行业已经具备再次加杠杆、扩产能的能力。

中游制造行业的产能基本出清,利润表持续修复,具备产能扩张的“意愿”。宏观数据与微观盈利印证了中游制造行业产能去化的趋势, 2013年以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中游制造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增速与在建工程增速已大幅下行,固定资产增速从2010年30.8%的高位下降到了17Q3的8.8%的低位,而在建工程增速从2012年34.4%的高位大幅下滑,2015Q4以来已经连续8个季度负增长。而16-17年的利润表修复显著,中游制造行业的盈利能力(ROE)和产能利用率(固定资产加在建工程周转率)自去年中以来已持续改善1年以上,利润表明显修复。

 

 

中游制造行业的杠杆率下行至合意水平,现金回款能力增强,具备产能扩张的“能力”。中游制造行业的资产负债表经历了“漫长的自发性修复进程”,杠杆水平从2010年开始持续下行,目前回到合意的低位区间,反映整体杠杆水平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下降到接近2008年的位置,而与企业产能投放密切相关的有息负债率已经大幅下降到了2004年的位置。此外,现金回款能力增强,中游制造行业收入扩张的同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占收入比连续两个季度明显回升,体现应收账款的收账期缩短,现金流量表正在修复。

 

 

综合财务指标进行比较,我们筛选出中游制造行业的投资现金流出现底部回升的迹象,或已看到新一轮产能扩张的“曙光”——化工(化学原料、橡胶)、建材(水泥制造、玻璃制造)、通用机械、造纸。我们综合ROE(TTM)、产能利用率以及杠杆率(有息负债率)三大指标,筛选出产能“出清”较为彻底且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同时修复的行业,若投资现金流占收入比底部回升,则表明该类行业已经开始“试探性”加杠杆了,这类行业集中在中游制造板块:化学原料、橡胶、金属非金属新材料、水泥制造、玻璃制造、通用机械、造纸。

 

 

4.6 新增优质增量之二来自“美好生活”需求下的消费升级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互联网科技的革新、商业模式的重构,我们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消费时代”。十九大也进一步提出主要矛盾的转变,从“美好生活”的供需缺口看居民消费升级仍是大趋势,供需框架下需求层次的向“品质升级”“科技创新”“服务优化”三个方向的延展将带动经济中优质增量的出现。

消费×品质升级,生活品质向创新与精细化深耕,带动传统消费商业模式的重构和细分精品领域的成长,零售业态将被重构。零售是被市场忽视的ROE与(ROIC-WACC)持续同步扩张的消费品种,在通胀预期升温与技术创新对新零售业态的变革下,供应、冷链、物流等各环节将迎来全新重构,使业绩持续改善超过1年、但机构配置持续处于历史低位的零售将逐步被市场纠偏。

消费×科技创新,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提升触发“长尾效应”,电商和游戏行业吸纳长尾受众群体。我国目前已有超过10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通过便捷渠道,能将原本分散的小众消费市场聚集起来,创造出新的“长尾消费市场”,典型代表是电商与手游。

 

 

消费×服务优化,随着中产崛起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医疗、教育、文体等消费服务业供需面临巨大缺口,投资加速有望迎来供给扩张。经济发展的运行规律与产业红利的接连释放,使我国迎来服务业快速崛起的发展机遇,但目前我国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与海外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体现出医疗、教育、文娱等产业的供需缺口。目前国内消费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抬升,投资增速快于服务业整体,因此有望持续迎来供给扩张带来的资产周转率提升。

 

 

4.7 跨年动量与反转:连续2年的强势行业第三年垫底的概率高

从博弈层面的交易特征来看,由于今年的市场结构性特征分明,越来越多的A股投资者开始再度关注行业跨年的“动量”与“反转”效应——连续表现极好的行业,明年究竟是实现“强者恒强”还是“极盛而衰”?而连续表现极差的行业,明年究竟是能够“咸鱼翻身”还是“弱者恒弱”?

连续两年好的行业第三年大概率会“垫底”,但连续两年差的行业在第三年表现无明显规律。经检验,00-17年连续2年涨幅排名前5的强势行业出现过14次,其中第3年仍在前5的只有一次(01-03年的汽车,概率7.1%),而第3年涨幅跌至后5的情形共6次(概率42.9%),即连续2年强势的行业大概率第3年反转为垫底行业;00-17年连续2年涨幅排名后5的弱势行业出现过9次,其中第3年反转涨至前5名的情形出现过2次,第3年延续涨幅垫底的情形出现过1次,但概率上没有显著的胜率。

 

 

 

 

不过连续2年弱势的行业往往在次年初有“躁动”,16-17年的弱势行业是传媒与军工。一个有意思的规律是,行业连续弱势后第3年全年表现涨幅最大的一段行情多启动于1月(9次中出现8次),显示在年初“躁动时期”投资方向不明确时,对过去2年连续表现差的行业投资者多有博弈“反转”的情绪。

 

 

5主题投资迎接“新时代的质量革命”

18年主题投资更加理性化,迎接“新时代”的“质量革命”。线索一为存量改革焦点由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去杠杆”背景下重点关注房屋租赁(地产去杠杆)政策主题;线索二为科技的增量创新,一方面是一级市场“大浪淘沙”后,凸显“真实的创新”价值(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医疗、先进制造),另一方面是二级市场产业升级迎接“质量革命”,重点关注商业逻辑强化的5G、新能源/新能车主题。

5.1 2017年,主题投资进入理性的“新时代”

我们通过复盘2017年Wind主题指数可以看到,A股主题投资趋于“理性化”:一方面,如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事件/概念类主题行情持续时间较短,加上监管层打击投机类交易制度环境下逐渐走弱,全年“赚钱效应”表现一般;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如无线充电、苹果、智能穿戴等主题指数涨跌幅超过10%,下半年以来,5G、OLED、芯片国产化等新兴产业主题相对上证乖离率呈现收敛趋势,产业类主题“初见曙光”。

 

 

具体地,我们分别通过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结构、一级半市场制度环境、一级市场投融资趋势等三大信号来验证2018年主题投资将进入理性的“新时代”:

信号1: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结构变化,带来投资理念的变化

一般来说,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对更加理性,投资周期相对更长,投资理念更倾向于长期价值。一方面,从A股投资者结构上看,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逐渐提升,Q3国内机构投资者合计占比约20%;另一方面,从机构投资者结构上看,险资是近年来主要增量资金,倾向于绝对收益。2017年Q3保险公司A股投资持股比例提升至44.63%,且近年来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表明投资者更加注重长期回报。

 

 

信号2:制度趋于完善,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收窄

随着再融资、减持、资管等三大新规相继出台,2017年一级半市场制度建设趋于完善,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收窄:

● 2月再融资新规:无底价定增使得增发套利策略经受考验;

● 5月减持新规:主要针对近1年以来大股东减持“乱象”而推出,未来大股东通过非集中竞价减持、定增减持、过桥减持,或者利用内部信息优势“精准减持”等资本套利手段获得超额利润的空间会进一步收窄,推动大股东更多向实业经营回归。

● 11月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打破刚兑等,减少资管产品套利空间。

 

 

信号3:一级市场投资者更加理性,逐渐回归商业基本逻辑

从规模上看,PE/VC融资规模上行但投资意愿有限,根据Chinaventure统计,2017年Q3募集完成基金规模为1392.6亿美元,环比下降32.91%,表明投资者更加理性、更加青睐优质项目。

从结构上看,投资者的行业选择也经历“大浪淘沙”和“挤泡沫”的过程:以互联网行业为例,根据创业邦统计,2017年Q3互联网融资规模和案例数分别环比下降58.11%和25.07%,大额融资较少且平均融资规模下降,投资者更愿意精投优投,逐渐回归商业基本逻辑。

 

 

5.2 2018年主题投资:拥抱理性“新时代”的“质量革命”

主题投资“理性化”趋势下,我们建议拥抱“质量革命”,关注“存量改革”与“增量创新”两大线索:

● 线索一:存量改革焦点由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政策和改革的逻辑从“去产能”转向“去杠杆”。2017年传统产业利润表改善明显,未来将沿着资产负债表改善的逻辑寻找政策/改革类主题。建议重点关注地产去杠杆逻辑下的房屋租赁/Reits主题。

● 线索二:科技的增量创新。建议关注一级市场“真实的技术创新”、二级市场确定性的商业逻辑:1)一级市场“大浪淘沙”后,加上制度环境边际改善,将凸显“真实的创新”价值,建议关注一级市场投资回暖的产业资本新方向,包括人工智能、Fintech、先进制造、医疗等;2)二级市场产业升级迎接“质量革命”,建议重点关注商业逻辑强化的5G、新能源/新能车主题。

 

5.3 存量改革:传统产业基于资产负债表重塑的质量革命“

 

5.3 存量改革:传统产业基于资产负债表重塑的”质量革命

从2015年年底国家政策重心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中“去产能”成效显著,以钢铁为例,全国钢铁去产能均超额完成目标。从财务报表看,2017年传统产业的利润表改善较为明显,实体杠杆率仍居高不下,未来有望沿着资产负债表改善的逻辑寻找政策/改革类主题。

 

 

从财务报表“去杠杆”思路出发,我们建议关注债转股(银行去杠杆)、混改(国企去杠杆)、房屋租赁/REITss(地产去杠杆)主题。

● 债转股主题:市场化债转股有利于银行体系和实体企业去杠杆,对于具备一定发展前景的周期性企业来说,债转股可改善其资本结构,并带动企业盈利和估值双重提升。最新数据显示,已有70余家高负债企业积极协商谈判达成市场化债转股协议,协议金额超过1万亿元。

● 混改主题:“做强做优做大”是国改的根本思路,混改是国企去杠杆的重要突破口。11月15日,发改委表示已确定将31家国有企业纳入第三批混改试点范围。一方面,当前混改“实质性”推进的重点仍然集中在电力、铁路、石油、天然气、民航、军工、电信等七大垄断领域;另一方面,第三批试点纳入地方国企,建议关注具备一定示范意义的地方(如上海、天津等)。

● 房屋租赁/REITs主题:房地产调控开始从短期化转型为长效机制,预计未来会形成“租赁+共有产权(合并目前保障性安居工程)+商品房的多层次供应体系”。REITs是房地产去杠杆的重要工具,证监会正在加紧研究制定REITs相关的政策法规。

 

5.4 增量创新:产业资本大浪淘沙“,产业升级拥抱质量革命”

 

5.4 增量创新:产业资本“大浪淘沙”,产业升级拥抱“质量革命”

从一级半市场来看,制度环境边际改善。一方面,近两个月并购重组过会率100%,新一届发审委鼓励合规的优质资产并购重组;另一方面,中概股回归A股“破冰”,以360借壳回归A股为标志,监管层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回归A股。

 

 

市场化制度背景下,一方面,产业资本“大浪淘沙”,“真实的技术创新”将培育出产业主题投资沃土,另一方面,产业升级拥抱“质量革命”,需要把握确定性的商业投资回报预期。我们从一级和二级视角出发,优选18年科创类主题投资方向。

方向一:基于一级市场投融资趋势和数据的判断,关注投资回暖的人工智能、Fintech、先进制造、医疗领域。

● 人工智能:根据创业邦统计,2017年上半年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额36亿,融资案例数20起,其中亿元级别融资9起,千万级别融资7起,平均每笔融资规模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今年7月《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发布,人工智能领域关注度有望持续提升。

● Fintech:2017年一级市场热度从互联网金融逐渐转向金融科技,根据创业邦统计,2017年Q3金融科技融资总规模达到5625万美元,总规模和案例数同比分别上涨71.02%和23.07%。从产业链来看,目前大部分一级市场融资集中在应用层,包括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消费金融等领域。

● 先进制造:从2017年Q3PE投资分行业金额占比来看,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制造强国战略下,自主创新的先进制造将是未来产业资本关注的焦点。

● 医疗:根据创业邦统计,2017年Q3医疗健康行业VC/PE融资金额和案例数量均大幅提升,分别环比增长153.04%和97.5%,其中医药行业融资规模占比最高。随着“健康中国2030”政策不断推进以及BAT深入布局,建议关注智能医疗、CRO、基因测序等产业趋势。

 

 

 

 

方向二:基于二级市场投资回报的边际变化,重点关注商业逻辑强化的5G、新能源发电/新能源车主题。

● 新能源发电/新能源车:一方面,技术驱动行业优质公司享受高增长溢价;另一方面,政策推动份额向龙头集中,包括光伏、风电、新能源车上游领域等。

● 5G:类比4G,预计2022年5G渗透率将提升至60%;另外,5G牌照发放时点最快提前至19年中,参考3G/4G主题,牌照发放前一年对应标的表现活跃,重点关注订单驱动的中上游基站侧设备。

 

 

风险提示

报告对明年利率的核心判断依据是通胀与金融监管的节奏等,如果明年通胀上行幅度超预期、或金融监管持续趋严,则对实际利率的走势将产生影响。

报告对明年盈利的核心判断依据是PPI价格趋势与A股库存周期的时间区间,如果PPI价格明年出现超预期的上行,或A股库存周期与历史规律出现偏差,则会对实际的盈利趋势产生影响。

对地产投资的预测是基于17年的土地购置情况和库存去化周期推演而来,如果明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大幅收紧或放松,会对真实的地产投资趋势产生影响。

报告对中盘股的界定是基于12月8日收盘价的市值来筛选的,可能会随着市值变动有所变化。

周三市场延续弱势调整,沪指跌0.27%报3287.61点;深成指跌0.65%报11003.33点;创业板指数跌0.89%报1782.41点;中小板指数跌0.55%报7539.72点。两市成交3623.47亿元,仍处于阶段低位,但较前一个交易日3326.47亿元的成交额放大。今天券商晨会上,分析师表示,市场已经释放部分风险,且接近支撑,可以逢低部分均衡布局低估值板块,业绩仍是市场演绎的主要逻辑。

华林证券:

从盘面来看,代表蓝筹白马的沪深300 走势较为平稳,而中小创个股调整较大。我们认为把时间放长来看,蓝筹白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很多前期涨幅较大的股票目前调整都达到了20%以上,目前底部有企稳的迹象,接下来我们认为蓝筹白马的表现会趋向于分化,估值较高业绩一般的股票将继续调整,而一些未来业绩好,估值较低的股票接下来还会有较好的表现。从中小股的表现来看,跌幅主要集中在一些没有业绩的公司上,一些有业绩与估值支撑的股票表现都还算平稳。我们认为投资者一方面需要继续冷静的观察市场的变化,一方面要降低仓位操作等待时机的来临。

东北证券:

成交额的变化表市场情绪依然处于振荡状态,尽管距离成交收缩的绝对低点尚有距离,但相比于之前其所处的顶部区域,当前回调位置已经再度打开具有性价比的未来市场修复空间。结合A股市场历史上对政策因素的反馈观察,我们认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所会议的市场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确认了“稳中求进”总基调下市场对政策扰动冲击风险的纠偏作用;二是明确了高质量发展下住房长效机制、环保攻坚等政策重要性。稳中求进总基调的继续坚持,意味着2018年经济政策仍然会保持相机抉择和问题导向,跟在经济企稳后面做确认而非做预判,预期扰动引发的对增长、流动性、监管忧情绪将伴随修复机会。

川财证券:

年初以来市场上成交额低于 2000 万的个股越来越多,截止当前多达 500 多家。而成交额低于 1000 万的有 100 多家。今年以上证 50 为代表的白马龙头股持续强势表现吸引了市场的大量的资金。今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到 3.9%,利率持续处于高位对股市资金形成了较大的压力。据我们测算,很多质押的个股的价格接近质押的平仓线,这进一步使得股市资金供求偏紧。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业绩仍是市场演绎的主要逻辑,特别是上市公司业绩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上市公司的业绩的增速以及治理才是提升公司估值的主要因素,建议关注年报预告中业绩稳定增长的公司的投资机会。从整个市场来看,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后,市场已经释放部分风险,且接近支撑,可以逢低部分均衡布局低估值板块。

华泰证券

临近圣诞与新年长假,市场交易相对保守,受此影响,基本面向好的大消费类板块,如食品饮料和航空继续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而受国内A股周期性原材料板块下跌的影响,钢铁煤炭的表现则乏善可陈。澳门博彩板块则在接下来两个月先后迎来圣诞、新年和春节旅游旺季,博彩收入增长的正面预期带动板块出现普涨。此外,最近市场有观点认为明年通胀可能超预期,使得实际贷款利率(1年期基准贷款利率-PPI)和实际存款利率(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CPI)可能出现近年来新低,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可能给央行保持汇率稳定带来一定压力,在国内经济增长态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央行完全可能在明年把基准利率的上调提上日程,因此市场对银行保险板块较为正面。

标签: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  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 同比增长3.0%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 0%,比上半年加快0 5个百分点 更多

2022-10-24 13:53:11
10家鞋企中有2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处于增长状态  鞋企表现有喜有忧

10家鞋企中有2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处于增长状

近日,10家鞋履上市企业陆续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从数据来看,今年鞋履行业的整体业绩承压,增速有所放缓。在此背景下,鞋企也纷纷尝试转型 更多

2022-09-05 09:51:45
291家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同比增长28.93%  科创板中报业绩有望继续领跑

291家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同比增长28.93

下周,中报披露即将收官。根据Wind统计,截至26日下午5点,已有291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中报,占全部科创板总数的63 68%。若剔除8月以来上市的 更多

2022-08-29 09:40:59
沪深A股震荡走低  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

沪深A股震荡走低 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

周三,沪深A股震荡走低,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元器件、半导体、汽车板块跌幅居前。昨日上证综指下跌61 02点,跌幅为1 86%;深证成指下跌 更多

2022-08-25 10:11:27
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提前结束募集 两只基金公众认购规模已超初始募集规模上限

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提前结束募集 两只基金

8月16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中金厦门安居REIT、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分别发布公众投资者发售部分提前结束募集并进行比例配售的公告及公众发售 更多

2022-08-17 10:05:07
受天气影响部分鲜菜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7月本市C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上涨2.1%

受天气影响部分鲜菜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7月本市C

昨天,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7月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环比上涨0 3%,同比上涨2 1%。据测算,在2 1%的同比涨幅中,新 更多

2022-08-12 10:14:46
工业富联半年报:营收利润逆势双增  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营收达1245亿元再创新高

工业富联半年报:营收利润逆势双增 通信及移动

8月9日,工业富联披露半年报。其中营收达2252 6亿元,同比增长14 9%,归母净利润68 7亿元,同比增长2 2%,扣非归母净利润63 7亿元,同比增 更多

2022-08-10 10:52:20
沪深A股继续震荡整理  供气供热、航空等板块领涨

沪深A股继续震荡整理 供气供热、航空等板块领涨

周三,沪深A股继续震荡整理,船舶、供气供热、航空板块领涨,酒店餐饮、旅游、房地产板块跌幅居前。昨日上证综指下跌1 68点,跌幅为0 05%; 更多

2022-07-28 10:49:10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
10家鞋企中有2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处于增长状态  鞋企表现有喜有忧
    近日,10家鞋履上市企业陆续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从数据来看,今...
291家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同比增长28.93%  科创板中报业绩有望继续领跑
    下周,中报披露即将收官。根据Wind统计,截至26日下午5点,已有29...
沪深A股震荡走低  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
    周三,沪深A股震荡走低,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元器件、半导体...
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提前结束募集 两只基金公众认购规模已超初始募集规模上限
    8月16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中金厦门安居REIT、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
受天气影响部分鲜菜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7月本市C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上涨2.1%
    昨天,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7月北京居民消费价格...
工业富联半年报:营收利润逆势双增  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营收达1245亿元再创新高
    8月9日,工业富联披露半年报。其中营收达2252 6亿元,同比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