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当前位置:国学 > 国学动态 > >正文

郗超临死前留下一箱神秘书信 原来大有用处

2015-11-05 11:29:45 来源: 编辑: 宋亮
\

  力挺谢玄的人是郗超,这个重量级的人物一表态,其他的人纷纷闭嘴。他这样做绝不是因为看到天色变了,赶紧另找靠山。

  郗超有个特点,把政治和私人情感分得清清楚楚,一码归一码。所以他虽然属于“大反派”,但并不讨人嫌,还赢得无数人的尊敬。

  郗超力挺谢玄上任

  桓温一死,作为大秘书的郗超苦日子也来了,他不仅是站错队伍的问题,还是谋反的主要策划人,属于“甲级战犯”,他没有被送上“断头台”,有两个原因:1、他们属于“犯罪未遂”,“老大”桓温寿终正寝,“老二”自然是逃过一劫;2、桓家的势力还在,是他能活着的坚强后盾。

  谢安当权后,忙着解决和桓家的“主要矛盾”,他这个“次要矛盾”虽然暂时没有挨整,但也是罚着靠墙站,晾到了一边。

  看着以前在自己面前抖抖豁豁的谢安,如今颐指气使,不可一世,郗超内心的愤恨可想而知。

  谢安没有经过民主选举,直接点名谢玄做东边的“统帅”后,质疑声遍布朝野。

  他听到后,叹息说:谢安的胆子真大啊,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举荐亲侄子。但他确实是英明的,谢玄一定不会辜负他叔叔的期望。

  别人不理解,问他:我们没有看出谢玄有什么本事啊,你怎么知道的?

  郗超说:以前在桓温将军府上,我和他是同事,亲眼见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细小事务,安排也十分妥当。我知道他一定能成功。

  谢安虽然也讨厌郗超,但一直佩服他的见识。

  谢安曾经说:圣人、贤人、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并不太远。

  他的意思是普通人只要努力,也可以成为圣人。这种观点在当时真是逆天了。圣人的境界高如天,地下的凡人只能仰望膜拜,不论搭多高的梯子也达不到。

  所以子侄们听了纷纷摇头,谢安叹息说:如果郗超听到这句话,一定不至于不相信。(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他认为郗超一定会赞同自己的观点。

  这就是成语“不至河汉”的由来,意思是不至于相差太远。

  晚年不得志郁郁而终

  但不论如何,郗超和谢安的一点脉脉温情,在政治斗争面前薄如蝉翼,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不久后改任司徒左长史,接着又因为母丧去世,他回去守丧。

  他在家中所有的怨气都爆发出来,为父亲郗愔鸣不平,到处说:父亲是郗鉴的儿子,一直担任闲职,而谢安却能掌握大权。

  谢安听了,对郗超也是深恨不已。

  等到守孝期满,郗超复出,被朝廷任命为散骑常侍,后来调任宣威将军、临海太守。他以前属于部级干部,现在却成了顾问,市级领导,明显是对他的羞辱,郗超统统拒绝。

  378年1月,也就是桓温去世的5年之后,郗超郁郁而终,只活了42岁。

  病重的时候,他拿出一箱书信交给门下的弟子,说:我的父亲年龄大了,我死之后,如果他过度悲伤,影响到吃饭睡眠,你就把这个箱子交给他;如果他反应正常,就请把它烧了吧。

  郗超死后,父亲郗愔悲痛欲绝,身体也渐渐不好。弟子们看到怎么劝说他都不听,就把箱子交给了他。

  郗愔打开来一看,里面全是郗超与桓温商议篡位的往来书信。

  郗愔这个人虽然平庸,但忠于皇室,看到儿子居然背后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勃然大怒,说:这小子死得已经太晚了!

  从此不再为他伤心流泪,身体渐渐康复。

  郗超死后,不论贵贱,给他写诔文的就有40多人。

  郗超去世前,王献之兄弟拜见舅舅郗愔都是毕恭毕敬,礼仪非常周到。郗超去世后,他们再去见郗愔都穿着高齿木屐,态度十分傲慢。

  郗愔对他们还是客气,说:你们请坐。

  王氏兄弟只坐一会,就冷冷地回:我们有事,先走一步。

  郗愔看着他们的背影,长叹一声说:如果嘉宾(郗超的字)还活着,这些鼠辈还敢这样吗!

  郗超的老婆叫周马头,也是一流高门,和郗超门当户对。郗超死后,娘家人认为郗家已经败落,不值得交往,不如和他们划清界限,于是派人把周氏接回家。

  但周氏深深地爱着郗超,说:活着不能和他在一起,死了也要葬在一起。

  她坚持不肯回娘家,一直到去世。

  他依然受到人们尊敬

  郗超为人率真。黄门侍郎范启曾经对郗超说:王献之这个人全身干巴巴的,即使扒下他的皮,也没一点光泽。

  郗超答:全身干巴巴的,比起全身都是假的,哪个好?

  范启喜欢矫揉造作,郗超看不起他,顺手一枪讽刺了他。

  郗超也是多才多艺。

  他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南朝的大书法家王僧虔认为郗超的草书仅次于“二王”。唐代书坛认为王家、谢家、庾家、郗家是东晋书坛的四大“豪门”,郗超是郗家代表人物。

  他崇信佛教,一些高僧都对他深为佩服,称赞他是“一时之俊”,他有一个观点影响到了后世。

  东晋十分流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说,认为今世做的事情,在子孙身上得到报应。

  郗超认为“善自获福,恶自受殃,是祸是福,都是自作自受,不能延及后代亲属”。

  也就是说,在当世就能得到报应,和子孙没有关系。

  当时有个人叫戴逵,则认为“因果报应”完全是人的一种猜想,毫无根据。和当时著名的僧人慧远反复辩论,慧远经常理屈词穷。戴逵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还专门写了一篇著名的论著《释疑论》。

  郗超每次听说品德高尚的人要辞官隐居,都会为他们准备百万钱财,建造豪宅,供他们养老。

  他和戴逵的观点对立,但听说他要隐居剡县(浙江嵊州市),也出钱为他建造了别墅。戴逵入住以后,给亲友写信说:最近到了剡县,就好像住进了官府一样。

  从这一点来讲,郗超很像一个君子,因为君子“和而不同”。

  戴逵是谁呢?顺便介绍一下他,当时也是大名鼎鼎.

新闻排行

推荐新闻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图说湖湘更多»

男子伪造母亲死亡证明骗取丧葬费 将其房产过户自己名下
女子关灯看剧突然大笑 吓到小偷以为“见鬼”险跳楼
中国高铁招标幕后:中方代表摔茶杯镇住日方代表
扬州炒饭新标准出台:要达到米饭形态颗粒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