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年,鲁迅在北京编辑《莽原》和《国民新报副刊》,主要将它们作为发现和培养青年作家的园地。笔者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查阅鲁迅保存的青年投稿信件时,发现了一篇废名的佚文。这是一封废名寄给鲁迅的投稿信,内附废名的一篇文章《也来“闲话”》。废名的这封信和文章,都用红行稿纸写成,信封上写明寄至“宫门口西三条西头路北周宅周树人先生”,寄信者为“国立北京大学冯”。信封上的邮戳显示时间为:1925年12月26日。
《也来“闲话”》未收录于“依全集体例编纂”的《废名集》(王风编:《废名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也未被列入《冯文炳著作年表》(陈振国、陈建军编,王风定稿),是废名的一篇佚文。这篇文章,大概是废名给鲁迅编辑的《国民新报副刊》,或是《莽原》的投稿。《国民新报》的总编辑邓飞黄,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鲁迅编辑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登载的文章不少是对当时时事的攻击和讽刺。查《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以及《莽原》周刊、《莽原》半月刊,均未见这篇《也来“闲话”》。笔者确认《也来“闲话”》为废名佚文,并请《废名集》的编者王风先生复鉴,确为废名笔迹。《也来“闲话”》在鲁迅博物馆原存鉴定的写作时间为:1925年4月11日。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废名的写作情况,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应在1925年12月。
废名以春风为名给鲁迅投稿
1925年12月至1926年4月,废名介入了“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论争,写了《忙里写几句》、《也来“闲话”》、《“偏见”》、《作战》、《“公理”》、《给陈通伯先生的一封信》等系列文章。这篇《也来“闲话”》是继他1925年12月15日发表在《京报副刊》上的《忙里写几句》而作。废名在1925年12月26日给鲁迅的信中说:
鲁迅先生:
我这样的文章,可以在先生的副刊上凑篇幅吗?署名就用那两个字。编辑者如有权利多拿几份,我倒很盼望先生每期赠我一份,免得我到号房铺台上去偷看。
冯文炳,十二.二十六。
我的住址:马神庙西斋。
我到先生家来过几次,都是空空而返。
《也来“闲话”》所署笔名“春风”,笔者未见冯文炳在发表其他文章的时候使用过,这为他的笔名录(王风:《冯文炳笔名录》)增加了一个新笔名。在发表于1926年7月26日《语丝》第89期的《无题之三》,冯文炳开始用“废名”这个笔名,“之前基本都用本名”。
也来“闲话”
春风
白话文自有他的不朽作品,胡适之,梁漱溟也自有他的特别地方,若有人捧《中国哲学史大纲》,《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替白话文保镳,我敢说他是“以耳代目”。
鲁迅,疑古玄同反对“东方文明”,自然都不是无病的呻吟,“东方文明”若嘲笑于捧梅兰芳者之口,我敢说他是“人云亦云”,——他自己就是活“东方文明”。
冯文炳的《忙里讲几句》里面有这么一句:“倘若真正的找出了一篇或两篇……”我读了很觉惊异。他“自有他的身分”,何至于这样降格轻许?而我又相信他的话是有分寸的,于是真到“大报”上去找,——啊,有了,一篇,两篇,他自己的恰恰两篇。但我怪他太客气了一点。
鲁迅为何没有发表?
1925年12月24日的《国民新报副刊》刚登载了一篇《反“闲话”》。废名这篇《也来“闲话”》是为批评《现代评论》而作,鲁迅为什么没有将它发表于《国民新报副刊》或者《莽原》呢?目前尚无确切的证据来作出解释。废名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很晦涩,写得十分微妙,需要读者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并对所涉及的言说背景十分了解。普通大众如果不能理解这篇文章的意旨,它就很难实现批评的功能。废名这篇文章写得如此晦涩,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废名时为北大英语系的学生,正是《现代评论》的主要编者的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对老师进行批评,有违伦理;其二,废名的语言本就有晦涩的风格,这样的语言风格写作小说、散文都很好,写作议论性的杂文则容易主旨不明晰,不同于鲁迅所欣赏的杂文风格。
《也来“闲话”》引述了《忙里写几句》中的半句话:“倘若真正的找出了一篇或两篇……”这句话的机锋指向《现代评论》第五十三期陈西滢《闲话》谈到的文艺上的“标准”。这个“几篇”即为《闲话》中所写:“至于本刊的文艺部分,别的不敢说,至少在中国的新文坛里添了几篇极有价值的创作和批评。”废名于是在“大报”《现代评论》上找了两篇,写成文章《也来“闲话”》。
《现代评论》上确有文章以《中国哲学史大纲》,《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替白话文保镳”,也有文章“捧梅兰芳”。陈西滢《闲话》中写道:“这二十年里,有过什么文言著作可以比得上吴稚晖先生的《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胡适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都是些白话的作品?”李仲揆《在北京女师大观剧的经验》将1925年的北京女师大事件比作戏场,在文章开头写道:“听说北京老听戏的大爷们有一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他们必要到什么梅兰芳、王凤卿出台的时候,才到戏园;……那是何等的畅快。”引述《现代评论》两篇文章中的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废名这两段议论的机锋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