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当前位置:国学 > 时讯新闻 > >正文

《南宋》遗漏的宋代重商主义

2016-01-29 16:00:41 来源:澎湃新闻网 编辑: 宋亮

  宋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国家财政得到补血。比如酒榷制度的收益是显则易见的,据李华瑞教授的统计,宋代的酒税(含专营收入)常年保持在每年1200万贯以上。可资比较的一个数字是,明代隆庆朝至万历朝前期(1570~1590年),国家每年的全部商税收入加上盐课、轻赍银、役与土贡折色等杂色,也才370万两白银左右。

  在宋代的财税结构中,来自工商业的贡献甚至使得农业税的比重变得微不足道,熙宁年间农业税的比重降至30%,南宋淳熙—绍熙年间,非农业税更是接近85%。这是历代王朝从未有过的事情。宋代之后,农业税又成为国家赋税的重点,明代弘治十五年(1502),全国田赋正额约为2680万石,占全部税收的75%。要到晚清洋务运动之后,重商主义归来,工商税的比重才重新超越农业税,光绪时代的1885年,田赋总算下降为48%,关税收入上升到22%,盐课为11%,晚清新设的厘金则贡献了19%的岁入。

\

  不过,重商主义的这种直接后果——丰厚的财政收入,其实并不是我关心的。我更关注宋代重商主义的间接后果,那就是,当宋朝政府如同一名超级大商人贪婪求财的时候,它实际上也在推动着市场经济的深化。

  以宋代商品酒的经营制度变迁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宋政府不得不尝试新的市场工具,创造出更适应市场也即更能带来利润的经营机制,比如招投标制在酒业中的出现。大家都知道,官酿官卖,虽然收入全部归于政府,却存在一切公有制企业都存在的弊病,比如效率低下、产品质量粗糙,最后导致企业亏损。为克服这个问题,宋政府常常将官营酒坊的经营权拍卖出去,这叫做“扑买”。“扑买”不仅存在于酒业改制中,在官田拍卖、矿场改制的过程中,宋政府一般都采取“扑买”制。

  宋代的“扑买”有一套严密的程序:首先,政府对酒坊进行估价,设定标底,标底通常采用以往拍卖的次高价或中位数;然后,在“要闹处”张榜公告招标,说明政府要拍卖的是哪一个酒坊,底价几何,欢迎有意竞买者在限期内参与投标;然后,州政府命人制造一批木柜,锁好,送到辖下各县镇,凡符合资格、有意投标的人,都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填好自己愿意出的竞买价,密封后投入柜中;接下来,州政府公开将木柜拆封,进行评标,“取看价最高人给与”,即出价最高之人中标;最后,公示结果,“于榜内晓示百姓知委”。公示没有问题之后,政府与中标人订立合同,在合同有效期之内(通常三年为一界,满界即重新招标),中标人享有明确的义务与权利,义务是必须按时纳足酒税;权利是中标人的经营权受政府保护。

  这一制度跟现在的招投标制度没有什么两样。当人们说起招投标制度的历史时,许多人都以为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招标投标交易方式的国家,时在1782年。却不知早在11~13世纪的宋朝,已经发展出一套非常成熟而完备的“扑买”制。

  其实也不必惊讶。在重商主义激发的商业化进程中,自然会发展出越来越丰富的市场工具与商业制度,信用货币、有价证券、远期合同、金融机构、广告商标、信托投资、风险投资、交易中介等市场机制全都在宋代产生,岂是无因?这就是重商主义触发的连锁反应。

  如果纪录片《南宋》未来愿意制作续集,我这篇小文,倒是可以为其中一集提供一个脚本框架

新闻排行

推荐新闻更多»

精彩推荐更多»

图说湖湘更多»

男童在台上表演突被男子抱走 尖叫:他不是我爸
尿毒症妈妈坚韧自救 检察长爱心接力相助
明年晚婚假才3天?新人抢闸预约欲12月31日前结婚
郑州6334人包饺子刷新吉尼斯 3年6刷纪录被疑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