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理想与工作结合的生活
我现在是一家大数据公司的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和法人,也是总公司董事会成员之一。公司近三百人,业务是给一些部委、军队及大型企业做大数据的分析服务。现在薪水还不错,公司还给我在单位周围租了房,在这边工作近六年,相对来说生活还比较顺利。
为什么打算辞职呢?起因是前不久看到有同学和朋友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且将之实现了,对我很大的触动。朋友圈里看到他们将梦想与工作结合到一起,文字和图片里面透露出来的干劲和愉悦的心情,我也很向往这样的生活。
后来在某网站看到这么一条问题:“世界名校毕业生,一心只想写小说怎么办?”下面回答的热心网友非常多,不少人也开始回忆自己类似的想法和人生经历。有人说为了理想,再苦再累都不怕,就算衣食住行降到最低标准,也抵不过为理想拼搏的快乐。也有人说,成为一个成功且受人敬仰的作家,代表了他对未来的一种美好设想:自由,富足,尊重,意义,足够好的作品会代替他实现永恒。
已经出版过两本书
要说写书,其实我已经合作出版两本书了,都是舆情及新媒体方面的案例及经验总结,并不是我想写的那种科幻小说。我一直以来打算写一本科幻小说,不是当成职业,而是在没有生存的压力后,能自己分配时间,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思考用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
之前新闻报导过有几人辞职写小说的,他们有的先在网上陆续写了一段时间小说,有了基础或者一定的收入后,再权衡工作占用的时间及获得的收入,比起专门写小说哪个划得来。而我与他们不同,辞职就只是为以后的小说积累经验,扩展眼界而已。可能为了写好这部小说,我反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去动笔,而只是构思和积累。不仅仅是兴趣爱好,而是我的一个理想。虽然一直揣着这样一个普通的理想,但是我终究是没勇气去实现它,一来是没物质基础,二来是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工作多年后,已经渐渐迷茫,有时候觉得想写篇科幻小说本身就是件很科幻的事。
参加过新版《红楼梦》贾宝玉角色海选
生活中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例子太少, 或者有人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了太多,让我觉得理想是件遥不可及的东西,至少我这样的普通人是实现不了的。小学时就和几名同学一起成立了文学社,还给一些刊物投过稿。中学时特别喜欢看《科幻世界》,一些硬科幻让我对理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过省里的物理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拿过奖,但这些都仅限于兴趣,为了好好学习而已。当时同桌的是一名女生C,高二时我两一样高,都178cm,她在南方算是非常高的女生了,她私下和我说自己以后想去当模特,我其实心底是不相信的,认为不切实际。长得高就能去当模特吗?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安安心心过平凡的日子就行了。
那年李少红拍新版《红楼梦》进行角色海选,早已看过多遍原著的我很感兴趣,就带着好奇心报名了“贾宝玉”,网上投票还比较靠前。有一天接到短信通知我去大观园面试,刚好那天有《线性代数》的期末考试,思想斗争了一晚上,觉得自己就算去了也留不了几轮吧,我这样平庸的人怎么会被选上呢?还是踏踏实实学习然后找份工作比较实际。不过那条短信一直保存着,换手机之前我偶尔会翻出来看一眼。
曾创业过校园版“美团”网站
本科的时候,有个师兄毕业后放弃了外企的高薪,义无反顾回老家了,他说自己出来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去改善家乡人民的生活。当时我非常感动,但觉得理想是高尚且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拥有和实现的。
大三大四跟着几名师兄怀着创业的理想,做了个“校园折扣网”,是和高校周边的商家合作,给注册会员的学生打折,类似于现在美团的“高校版”, 寒夜里骑自行车去各高校贴海报。开始时每天晚上帖了不少,结果到第二天马上就都被人撕了,边上其他的广告却完好无损。后来才知道每个墙面、每块黑板都是有人管的,什么地方贴多久需要多少钱,都是有规矩的。这个项目进展不错,与很多商家建立了合作,也租了自己的办公室,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坚持下去。后来想想,当时智能手机也没现在这样普及,做团购的大环境还不具备。
做过明星助理
在创业过程中认识了艺人F,那时候她的名气很大,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本来是想请她为我们的平台代言的,虽然没合作,但是成了朋友。毕业后我又考了一年研,在没找工作的日子里作为助理在她工作室里工作了几个月,谈合作,做宣传,接受各种媒体采访,然后陪她全国各地去参加演出。见了几个导演、办了一场歌友会,那段时间长了不少见识,也满足了我对娱乐圈的好奇心。后来我觉得这份工作不是我想要的,就辞职回归了互联网行业,又去人大读了研究生,然后就是踏踏实实地工作了。
被周围朋友对理想的坚持所触动
有个美女老乡朱朱,她的爱好就是写字画画,写散文诗歌。然后开了自己的书画工作室,周末教教学生,设置了间雅室焚香抚琴,偶尔约上三五好友品茶聊天,生活怡然自得。他们把理想融入到了生活中,这样的生活就是我希望达到的状态。
前几个月在各大新闻头条上发现了一起创业过的师兄与总理的合影,他现在做创业孵化,还吸引了李克强总理去他那边喝咖啡。前一阵加了高中同学群,看到高中同学C的朋友圈,没想到她已经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了一名模特,而且在从事美容行业,能追求美并且将其当成职业。而曾暗自否定她的我,却还在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理想只是偶尔幻想一下的思维碎片。
觉得未来世界家庭结构的变化会重构各类社会制度
回头看看自己打算写科幻小说的理想,其实我差不多2010年就写好了一版提纲,几年前甚至写了几章开头,然后要为小说构造新世界,要规划出新世界的各种制度。比如婚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福利制度等。因为背景是未来世界,觉得各种制度要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演化,为此找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来读,看佛教的历史,和穆斯林同学谈论宗教、读《中国哲学简史》,就是为了多积累,多思考,为什么有现在的各种社会制度,制度的本质是为了什么,还有没有可能变化?如果按我的想法,那写小说前要先写几篇论文了!每个制度我会思考个模型,和朋友们讨论利弊,然后整理成日记,比如《婚姻的进化、发展与不足》、《各社会制度的优缺点》等。
我想象中的未来会越来越公平,财富不会每代滚雪球积累造成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深,这个基础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用什么样的制度去实现呢?我之前设想的是遗产税越来越高,不能世袭来取消私心,最大限度来调度积极性,打破循环。但是这样太不实际,人性不能简单地用制度来改变,经济不光是经济问题,这是社会问题,如果真正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把人类的繁衍从以家庭为单位改成以集体为单位优生优育?我觉得这个方式并不需要强制推广,可能会自然出现。现代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按现在社会出生率的降低速度,到一定阶段,一些小而富有的国家会想办法成立相关机构来哺育试管婴儿,作为自然生育的补充来维持一定的出生率。所以我小说的第一章第一个场景,是发生在医院。
小说写了几章后,我决定先搁笔。以我现在的人生经历和知识,写出的东西估计自己也不喜欢看。王明阳说:“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等我先积累沉淀,到老了再开始写吧。否则就像脂砚斋说的,从没见过皇帝的庄稼人,他想象中的皇帝是每天口里含着人参,捧着元宝,用鹅黄缎子擦屁股,连用的扁担都是黄金做的,这是他的局限性决定的。我如果以现在的见识去构造想象中的未来社会模型,估计会贻笑大方。
我一直把这样的想法埋藏在心里,从没对人说起过,怕让人觉得我都这年纪了还异想天开,况且要找到能理解自己想法的人也很难。几年前乡下的伯伯送我一本他自己写的诗集,都是他对生活的感悟。我翻了几页后随手放一边,过几天再去找的时候发现被爸爸拿去垫东西了。我也怕自己倾注了心血写的东西难逃当垫子的命运。
离职是为了追求梦想
这几年进入互联网行业后,从做销售,各地跑接触各类代理商和地方客户,再到做部门经理管理团队,接触公司的大客户,然后做分公司经理到总公司副总,进入董事会,也让我眼界开阔不少。给一些部委做政策研究,为企业做口碑分析,用太数据为影视、游戏、小说等IP估值,为投资机构分析每家公司的上市概率等。各行各业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为小说积累的素材也越来越多。不过现在是遇到了瓶颈了,所以打算辞职去接触更多的的知识,多看书,多经历,增加自己的见闻。比如我对金融完全不懂,就想去证券、金融、银行相关的行业,好好了解经济和金融知识。或者去做法律相关的,或做记者。虽然还没想好方向,但是希望做一些既能发挥自己能力,又能积累知识为理想服务的事。
本文纯属转载 不代表本站观点。
http://www.prnews.cn/html/local155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