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国学 > 图片鉴赏 > 消息正文

奔向“发财梦”为何选择“传销”

2015-06-18 10:12:48 来源:当代商报     编辑:
 
 “传销”为何屡禁不绝、不就是向钱看的吗?
 
    一个原本不难识别的骗局,一种人所皆知的犯罪行为,何以屡禁不止、万千民众趋之若鹜?
 
传销之祸由来之久,刑法专门增设“组织领导传销”、尽管各方对此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至今它仍在大半个中国肆虐。所谓的传销有劳财害命的,有家破人亡的,也有升官发财的。
 
传销成了“发财梦”的根
 
为什么传销一直存在,因为都想发财,而仅仅发财的却永远是组织头目,反而一心想发财的人就一个劲的把朋友 亲人叫来“发财”,对于普通人的确吸引大啊!谁都想有这么一个“发财梦”,却成了养活传销组织一道“护身符”,传销永不灭的魔窟就这样形成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传销从“创意”到实践、到扩张,再到集团化、规模化,这个链条,在被有关部门打掉之前,通常是顺畅的(正规、守法企业的日常经营,反而未曾如此)。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如今打掉了一些传销团伙、拘捕了传销首犯,却不见任何部门任何人为之前较长时段的“放纵”、监控缺失、打击不力负责,这或许是传销长期“打而不灭”的重要原因。
 
  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会严重侵犯上当受骗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也会伤害急欲融入珠三角发展全局的中山“城市口碑”,据此,中山市需要加大对这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实实在在加强制度建设、经费和人员配备,并想方设法创新公众宣传内容、形式,加快群防群治实现的过程。
 
  针对此前传销“无障碍”“野蛮生长”的情况,还应进一步健全属地管理责任、部门责任,真正落实首问负责制、加强部门协作、消灭“监管推诿”这种现象。此外,还不妨借鉴、引入有关部门在公共网络安全管理、消防管理等领域的有效经验,创新举报、取证机制,加强对与公安机关合作的举报人的保护和奖励,让传销从“创意”“落地”到实践之初就被果断掐灭,也避免更多的青年人误入犯罪的泥潭。
 
传销最大的问题我们是不了解
 
  老实说:关于传销的评论是说不完善的,虽然一直很关注传销的我,但是,我现在仍然不解。依我看到目前为止,除了传销组织的头目外,我想没一个敢说“我对传销比较了解”。
 
  在我看到相关传销案例中,媒体对传销比较深入的报道,是多年前南方都市报做的系列报道,此后未有出其右者。但就是那一系列报道,也只有记者4天的卧底调查和两个参与传销的人的访谈(请注意访谈只是一面之辞)。当然,动辄一两年的调查,这不是媒体应该负起的责任。
 
  那么,我们再来回想下学术界。中国社会学界,有人做过这样的田野调查吗?没有,在传销这个领域,就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像潘绥铭对卖淫那样作踏踏实实的调查。在我看来,传销简直是一个绝佳的社会学调查的题材,是一个金矿,可是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去碰?
 
  “新式”和“传统”
 
  传销的世界五花八门,大体可分新式传销、传统传销及其融合。新式传销以“资本运作”、“商务商会”等为旗号,在近年才新出现。传统的传销尚有某种产品和某个公司为幌子,新式传销已打破这一常规,直接收取“入门费”,多为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有的传销组织号称“三年即可赚回数千万元”。“畸形”的暴富模式吸引了大量较富人群的参与,都来到了这个发财“基地”。
 
  在中国,传销历数十年而不绝,遍布全国各地,涉及的人数巨大,毫无疑问,这是时代的象征。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也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的注脚。(文/刘露)
 

相关阅读发财梦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