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被轮岗终结
一家曾在创业板谋求上市的企业董秘对记者称,在李量任职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期间,企业可以通过中间人与证监会官员“私会”。“保荐人曾明确告诉我们,很多公司上市都是这么搞定的。只要给发审委某官员相应的好处,顺利过会完全没问题。可惜我们老板当时未舍得出这笔额外的费用,所以还没有如愿上市便迎来了证监会官员内部调岗,错失了机会。”
第一批在创业板上市的一家企业董事长则告诉记者,“在创业板开闸之前,保荐人曾要求公司给予证监会某官员500万元好处,以保证顺利过会。当时我觉得500万元太多,而且我对自己的公司上市是有信心的,拒绝了这一‘特殊优待’。最终,我的公司也成功在创业板上市。”
他又补充道,“事实上,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后的高估值所带来的利润,是完全可以覆盖这一成本的。我们上市后,听说这个(好处费)价格后来又涨了。”
然而,几年后,李量的“好日子”终于结束了。2011年10月,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不久之后便掀起证监会系统内轮岗。2012年3月,李量被轮岗至机关党委担任副书记,同时担任工会副主席。2013年,李量接替请辞的季向宇担任投资者保护局局长,持续远离一线业务部门。
作为对比的是,李量的前上司张思宁在2012年7月被调任上海证监局任局长,仍留在了一线;2014年6月,重新回到证监会任创新部主任,该部门统筹监管市场关注颇高的众筹领域。
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轮岗可能是对李量的一种保护。但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李量事发可能就是始于此次轮岗。
2014年12月1日,证监会纪委公告,时任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局长李量涉嫌违法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2015年1月,李量被撤销了北京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资格,同年3月被免去投资者保护局局长职务。2015年8月,证监会纪委发布消息,“经查,李量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收受礼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李量的行为已经严重违纪违法,证监会党委决定给予李量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已经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实际上,在“上市难难于上青天”的中国股市,发行审核中的一些腐败行为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从早期的卖发审委委员名单,到后来的巨额公关费,证监会的审核人员和发审委委员都成为重点攻关对象。“只要有不受制约的权力,就会产生腐败,换了谁恐怕都一样。”一位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