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物盘点制度的发展历史 主要目的账实相符防止舞弊

来源:当代财经网时间:2016-12-08 17:39:41

财物盘点制度的发展历史 主要目的账实相符防止舞弊

  秦朝时的财物盘点,有了明确的史料记载。秦律的《仓律》和《效律》对此均有记载。盘点制度分为年终盘点和临时盘点。年终盘点一般是围绕岁计而展开的,临时盘点主要是新旧官员交接时的实地盘点,将盘查后的实数移交新任官员,以明确经济责任。睡虎地秦简《效》一七三简和一七四简讲“仓啬夫及佐、史,其有免去者,新仓啬夫、新佐、史、主廥者,必以廥籍度之,其有所疑,谒县啬夫,县啬夫令人复度及与杂出之。禾赢,入之,而以律论不备者。”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新旧交接,要根据会计簿书,校核实物,盘盈,要入账,盘亏,要以律论,也就是要进行处罚了。这是盘点制度。再看盘点方法。秦朝时的粮食、柴草等实物万石为一“积”,实行分仓分积保管和分仓分积发放的管理方法,财物盘点采取的是整数整盘,以“积”为单位进行盘点,钱币以“畚”为单位进行盘点。零数则是细盘,凡不满一“积”、一“畚”者则盘查细数。从考古发现的秦代私人印鉴中,发现的仓库保管官员的印章分析,秦朝的财物盘点过后,应该还有仓库保管官员在盘点记录上盖章以确定其经济责任。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专仓储备制度。如魏文章侯建创的御廪,春申君建造的吴二仓。秦始皇设立的太平仓比前之规模要大,西汉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设常平仓,这是中央一级的专仓,地方各郡亦相应设置专仓。因为粮食在古代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历朝历代均相当重视,其后隋设义仓,后周时有惠民仓,宋时设广惠仓,南宋时有社仓等等。相当于中央储备粮,主要用于调剂丰歉,平衡粮价。有专仓就要有专管,如何完善专管,考核专管,这就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如粮物出入手续制度,新旧官员交接时的移交制度,财物盘点制度等。大业元年隋炀帝设置的含嘉仓,据杜宝的《大业杂记》记载“仓有盐二十万石;仓西有粳米六十余窖,窖别受八千石”,可见其规模之大,而且规定凡财物出入必须持有加盖官印的证券,每仓粮谷除按手续加封外,还要求在纳粟砖上刻上储存年、月、仓容数量,以及各级主管官员的名字。如此庞大的数据,如此严格的手续,肯定是需要盘点做为其支撑的。从以上史料中可以分析得出,秦汉以来,中式会计中的财物盘点制度已经形成,并开始广泛运用。

女大学生遭训斥裸体离家  蜷缩在芦苇中目光呆滞
    “女孩裸体外出,一定不会走远,也应该不会在大路上。”鲁国香在...
海口一劳斯莱斯自燃  网友称夏季高温豪车也需防暑
    位于海口市南海大道和永万路交叉口附近,一辆黑色的轿车发生自燃...
难民当街砍死孕妇 警方在案发现场附近将其抓获
    德国西南部城市罗伊特林根市24日发生一起惨案,据该政府网站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