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镇纸怎么鉴别真假?明代宣铜镇纸赏析
铜镇纸怎么鉴别真假?明代宣铜镇纸赏析
镇纸也叫纸镇、文镇或镇尺、书镇等,是文人写字作画时用来按压纸张、绢等的文房用具。有铜、玉、石、瓷、木、竹等多种材质。
早期镇纸大多用铜或玉制成,以牛、马、兔、鹿等形象为主。《陆编修送月石砚屏》诗中所谓的“三山放翁实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中的金犀牛,就是一种铜镇纸,可惜不知道这犀牛镇纸究竟是什么样子。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代铜错金银虎形书镇,是早期较为优秀的作品,此虎四肢蜷卧,挺硕张口,作呼叫状,形态稚拙可爱,也是少见的铜镇纸
传世品中,玉镇纸更多。如南北朝时的避邪镇纸,是以传说中之神兽避邪的形状雕琢成的。宋代玉河图洛书镇纸,雕成卧玉龟背负着洛书的样子。南宋的白玉兔镇纸是一只缩头蜷卧的可爱小兔。元代的牧马玉镇,不但雕琢一卧憩回首的马,还在马的身旁刻饰一闲坐的牧马人。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幅生动的景象。明代白玉松鼠瓜瓞书镇也是一件情趣盎然的小品,一只小松鼠紧紧趴在一个比它还要大的瓜上,抱着自己的食品低头倾听,似乎怕有谁来抢走瓜。
石质、象牙质的书镇也有精品,像清代田黄石雕的异兽书镇、象牙雕狮形书镇,均将这些动物刻饰得惟妙惟肖。从象牙雕狮形书镇可以看到,狮呈伏卧状,瞠目露齿似在恫吓什么。狮毛刻得规整有序,很程式化,是典型的清代风格。
明清以来的镇纸可能是因为实用的缘故吧,以长方形的居多,其次是动物、人物的立体形象。此外还有圆形和四方形等形状镇纸。
镇纸有成对和不同对的两种。特别是长方形的,一般成对的较多。这种形制的镇纸因为形式普通,多在表面装饰上下功夫,有的在一对镇纸上刻写对联,一字一画等。
民间镇纸常用黄铜、竹木等刻制,清末和新中国建国前这种作品犹多。
《长物志》是吴门文人文震亨撰著的一部关于生活和品鉴的著作,集中体现了作为文化高峰时代的晚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向。
《长物志卷六·镇纸》: 玉者有古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蹲虎、辟邪、子母螭诸式,最古雅。铜者有青绿虾蟆、蹲虎、蹲螭、眠犬、鎏金辟邪、卧马、龟龙、亦可用。其玛瑙、水晶、官哥定窑,俱非雅器。宣铜马、牛、猫、犬、狻猊之属,亦有绝佳者。
所谓“宣铜”,是指制作宣德炉所用之铜,即传说中的“风磨铜”。宣德三年铸制的香炉铜料,是选用了暹逻国朝贡的风磨铜,结合明朝皇宫冶炼工艺精炼而成的。传宣德铜料经6炼后,会出现珠光宝气,12炼后质地更加紧密,手感更沉。“宣铜”不仅限于制作香炉,也有其他工艺品。宣铜镇纸可以说是继宣德炉之外代表明代治铜工艺的最高水准、倾注了文人意趣的铭心之作。
铜鎏金瑞兽纸镇

铜鎏金狻猊镇纸

铜瑞兽镇纸

铜鎏金太师少师镇纸

铜鎏金海水瑞兽纹笔筒

田黄瑞狮纸镇

铜鎏金辟邪纸镇

窃以为,明代文玩是明代文人文化的渗透,是文人与艺人长期交往形成审美情趣上的高度一致,是明代文人优游林下营造书斋文化极致的产物。如何客观评判明代宣铜镇纸的历史人文价值,除了年代和工艺以外,笔者以为还是要“笔墨当随时代”,侧重的是明人自己的时代创作与艺术表达。借用董桥先生《今朝风日好·紫铜罗汉》中的那句比较允当:“那股永恒之美比明代仿高古的铜器动人一百倍:毕竟是明人的创作不是明人复制宋人的《宣和博古图》。”其实这种端倪不难从更早些的元人朱碧山的身上可以窥见。传说朱碧山原就是个画家,因不能与同乡的吴镇、盛懋争胜而改艺治银,逐成绝响。所制槎杯成为后世达官文人争相搜求、赋诗题咏的稀世珍玩。特别是晚明,可以说文人文化的高峰。譬如时大彬的紫砂,初看并不精致,却明韵扑扑,反倒美不可言。后人虽穷极工巧,审美上始终无法超越。
相关阅读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