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窑郎窑瓷器价格 郎窑瓷器拍卖价格一览
清朝官窑郎窑瓷器价格 郎窑瓷器拍卖价格一览
郎窑”是康熙一朝最耐人寻味的一段窑事,至今依然扑朔迷离,其主角为郎廷极,字紫衡,号北轩,盛京广宁(今辽宁北镇)人,家世显赫,隶镶黄旗汉军籍。郎氏19岁即以门荫授江宁同知,后荐升云南顺宁知府,并先后为官福建、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由浙江布政使升江西巡抚,驻南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兼任两江总督,调驻江宁(南京)。同年十月,郎氏出任漕运总督,驻江苏淮安,三年后(五十四年,1715年)卒于任内。9
“郎窑”发生在郎氏出任江西巡抚的八年任内之事(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间)。但不见于正史记载,在郎氏墓志铭、传记及所撰文集当中皆无提及。对于“郎窑”的记载,只有康熙时期的两则文献为原始之信史,是研究“郎窑”的基础资料。援引如下:
一为刘廷玑《在园杂记》“卷四”曰:
“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摹宣成,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予初得描金五爪双龙酒杯一只,欣以为旧,后饶州司马许玠以十杯见贻,与前杯同,询之乃郎窑也。又于董妹倩斋头见青花白地盘一面,以为真宣也;次日,董妹倩复惠其八。曹织部子清始买得脱胎极薄白碗三只,甚为赏鉴,费价百二十金,后有人送四只,云是郎窑,与真成毫发不爽,诚可谓巧夺天工矣。”10
刘廷玑,字玉衡,号在园,汉军镶红旗人,于康熙四十年至四十四年间(1701—1705年)曾任江西按察使,与郎廷极在南昌共事一年,撰有《在园杂志》,刊刻于康熙五十四年许谨斋,名志进,字念中,山阳人,康熙三十年进士,与郎氏诗词上多有唱和,其诗稿里存《赠北轩郎中丞》等诗达十五首之多,足见其为郎氏好友,关系亲密,故许氏诗词所述当足采信。上述二诗成诗时间为康熙癸巳年,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二、郎窑研究之学术回顾
由于郎窑无明确记载,以致后世众说纷纭,错乱附会,不乏可笑之例。真正开启对郎窑学术研究者,当推已故著名史学家童书业先生。童氏发表《郎窑考》(1947年)、《郎窑再考》(1948年),最后整理收入其《清初官窑瓷器史上几个问题的研究》一文(1957年)13,确认郎窑为郎廷极所属,界定郎窑存在的时间为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点明郎窑摹仿明宣德、成化瓷的特性,并对其式样(品种)勾勒出三大类。限于当时信息所限,童氏未能联系相关实物,仅侧重文献考据方面的论述,但其开创之功不可没。

上海博物馆的陆明华先生则是郎窑研究的深入者。陆氏于1996年发表《郎窑及其作品研究——新数据的发现与启示》14,藉原范季融旧藏明项圣谟《胥樵遗墨》册页所存郎氏翰墨、印鉴,考证出纯一堂为郎廷极所属,此为陆氏对郎窑研究之***贡献,并将明确为郎氏订造的署款瓷器罗列出来,予人对郎窑有一个实体概念,是研究郎窑必读之作。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林业强馆长对郎窑关注已久15,在陆氏撰写上文之时已经认识颇深,并于2003年前后将“御赐纯一堂”的产生缘由、使用时间的文献做了更进一步的考证,为迄今研究郎窑最翔实之作。

青铜器本公司部分拍卖成交记录
拍品名称 估价 成交价(万)拍卖日期
清康熙郎窑官窑瓷器--------------380.00-450.00万----448.40万----2015-4-6
清康熙郎窑官窑瓷器----------380.00-500.00万----448.40万----2015-4-6
清康熙郎窑官窑瓷器---400.00-550.00万----437.00万----2014-5-27
清康熙郎窑官窑瓷器-----------250.00-350.00万----425.50万----2012-11-24
清康熙郎窑官窑瓷器---150.00-250.00万----425.50万----2013-12-6
清康熙郎窑官窑瓷器---------80.00-100.00万-----402.50万----2006-10-5
清康熙郎窑官窑瓷器-----250.00-400.00万----402.50万----2013-11-28
清康熙郎窑官窑瓷器---------200.00-300.00万----402.50万----2012-11-24
更多清朝官窑郎窑瓷器价格相关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当代财经网
相关阅读
- 05-04
- 05-05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