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美联储出手 中国跟进?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利率影响
央行在2017年三次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其中两次发生在美联储宣布加息当天。
靴子终于落地。
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美联储宣布2018年第一次加息。FOMC声明称,加息25个基点至1.50%-1.75%区间,维持年内加息3次预期不变,但预计会在2019-2020年更加陡峭地加息。
值得一提的是,美联储此次加息决定获委员一致通过,但点阵图显示委员们对今年加息的次数仍有分歧。
FOMC声明称,近几个月经济前景走强,预计经济活动中期内将温和扩张;通胀同比增速未来几个月料将走高,中期内会稳定在2%目标水平左右;联邦基金利率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低于预期的长期水平,不过联邦基金利率的实际路径将取决于未来数据所展示出的经济前景。
鉴于鲍威尔此前对于美国经济的乐观预期,市场此前预测年内将加息4次。机构认为,这对于美国权益资产乃至中国A股而言都可能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这是鲍威尔就任美联储主席以来,首次主持新闻发布会。而在此前鲍威尔国会的作证词中,他表态支持渐进加息,并表示“在通胀问题上不想落后于形势”。
FOMC声明全文
自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月份会议以来收到的信息显示,劳动力市场继续走强,经济活动一直以温和步伐上升。近几个月里就业增长强劲,且失业率也保持在低位。
近期的数据显示,居民支出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比第四季度的强劲表现有所缓和。同比而言,总体通胀率与剔除食品和能源项目的核心通胀率继续低于2%。
基于市场的通胀补偿指标近几个月虽然有所上升但依然处在低位;基于调查的较长期通胀预期指标总体而言几无变化。
为履行其法定职责,委员会寻求促进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经济前景近几个月以来有所走强。委员会预计,随着货币政策立场的逐步调整,经济活动中期内将以温和步伐扩张,劳动力市场状况将保持强劲。
同比通胀率预计将在未来数月里上升,并在中期内稳定在委员会2%的目标左右。经济前景的近期风险表现出大致均衡,但委员会正在密切关注通胀形势的发展。
考虑到已经实现的及预期中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和通货膨胀形势,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至1.5%至1.75%。货币政策立场依然宽松,从而支持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和通胀率持续向2%回归。
在确定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未来的调整时机和幅度时,委员会将评估已实现的和预期的经济形势与其就业最大化以及2%通胀目标的对比情况。这方面的评估将考虑广泛的一系列信息,包括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通胀压力与通胀预期指标,以及金融和国际动态的数据。
委员会将密切关注实际和预期通胀状况与相对应通胀目标的对比情况。委员会预计,经济状况将以一种支持逐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方式发展。
联邦基金利率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低于预期的长期水平。不过,联邦基金利率的实际路径将取决于未来数据所展示出的经济前景。
点阵图
关于市场最为关注的美联储是否会上调年内加息预期,最新点阵图也给出了答案。
美联储中值预测显示,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料为2.125%(12月为2.125%),2019年底联邦基金利率料为2.875%(12月为2.688%);2020年底联邦基金利率料为3.375%(前次料为3.063%)。
这暗示美联储维持2018年3次加息预期不变,但将2019年和2020年加息预期分别上调至3次和2次,均比此前预期多出一次。
道明证券的分析师表示,尽管美联储宣布加息,但整体政策方向仍延续渐进加息的主基调。尽管2019年、2020年和长期的利率预期有所上升,但这仍与每年不超过3次的渐进式加息路线相一致。
自2012年以来,每隔三个月,美联储就会更新其点阵图。点阵图显示的是对联邦基金利率的预估,一直被认为是美联储政策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界预测美联储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经济和通胀更加乐观
美联储同时还公布了最新经济预期,上调2018-2019年GDP增速预期,下调未来3年失业率预期,维持未来两年PCE通胀预期不变,上调2019-2020年核心PCE通胀预期。
具体如下:
今明两年的GDP增长预期分别为2.7%和2.4%,均高于去年12月预计的2.5%和2.1%;2020年GDP预期维持在2%不变。
今明两年和2020年的失业率预期分别为3.8%、3.6%和3.6%,低于去年12月预计的3.9%、3.9%和4.0%。
今明两年PCE通胀率预期不变,对2020年的预期值为2.1%,高于去年12月预期值2.0%。
今年核心PCE通胀率的预期不变,仍为1.9%,明年和2020年的预期为2.1%,均高于去年12月预期值2.0%。
鲍威尔首次新闻发布会
在今年第一次货币政策例会上,美联储表示通胀率将回升,并在中期内实现2%的政策目标,市场将此视为通胀前景预测的鹰派信号。作为耶伦的继任者,市场普遍预计鲍威尔将延续美联储“耶伦时代”谨慎渐进的加息节奏,继续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
鲍威尔FOMC首秀不改鹰派本色,直言加息速度太慢会对经济构成风险。同时,他还对经济、通胀、美国贸易政策、减税以及资产价格一一做出回应。
加息路径
逐步加息将继续支撑经济状况,将设法避免持续偏离通胀目标的情况,今天的加息动作符合逐步加息的进程,逐步进行下一步加息能更好地达到美联储目标,过慢加息将对经济构成风险。
鲍威尔称,美联储现存货币政策框架非常奏效;个人认为,并不存在美联储调整框架的紧迫性;尚未决定是否在更长时期内维持框架不变。
经济
美国经济继续扩张,就业市场依然强劲,多数FOMC与会者上调了预期;失业率仍保持在低位,薪资增速温和,就业市场紧俏;对薪资没有更快地增长感到吃惊,更大的薪资涨幅将是劳动力市场收紧的迹象;经济状况比以往十年更为健康,目前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没有特别高。
通胀
通胀低于2%反映了去年物价下跌是不寻常的,通胀率应该在未来几个月有所上升,可能将在某些时候高于2%;不担心通胀会过度上涨,数据没有表明物价会猛涨。
贸易政策
委员们讨论了关税问题,认为贸易政策的改变还未影响经济前景,但更大范围的贸易措施可能影响展望;越来越多美联储官员对贸易政策感到担忧,相较于减税,贸易政策可能是影响经济前景的更为重要的风险。
财政刺激
在FOMC预期上,财政刺激是一个有意义的输入因素,FOMC大体认为财政政策将提振需求;减税对经济的作用非常不确定。
资产价格
较历史常态水平而言,部分领域资产价格有所增长,包括股市吗,但并不认为房价过高;极其仔细地监控金融稳定性问题,不认为存在大量的如同金融危机前过度追逐风险和加杠杆的情况,金融不稳定性当前温和。
发布会次数
仔细研究增加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次数,但提高新闻发布会次数并非政治信号。
市场表现
FOMC声明发布后,美元指数短线冲高后直线跳水,跌幅扩大至0.6%。现货黄金趁势走高,涨1.2%,刷新日内新高至1328.31美元/盎司。美股扩大涨幅,道指涨超200点,标普500涨0.6%。
财经网站Forexlive称,FOMC决议之前,市场在关注美联储今年加息3次还是4次。今夜FOMC声明中给出了答案:3次。而这一结果导致美元指数走低,股市走高。
在市场进入“鲍威尔时间”后,美元指数再度跳水,日内跌幅扩大至0.7%,美国三大股指集体翻绿,道指回吐逾200点涨幅,标普500指数转跌0.1%,此前涨0.8%。现货黄金涨幅扩大至1.3%,升破1330美元关口,刷新3月7日以来新高至1330.1美元/盎司。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幅缩窄至2个基点报2.9%,此前一度涨逾5个基点。
中国跟随加息?
美联储加息,中国会跟进吗?央行会不会马上跟随上调公开市场利率?
刚刚接替周小川担任央行行长的易纲,在全国“两会”记者会这样表示:
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依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我们要进行综合考量。
周小川在全国“两会”上称:
很多重要国家的货币政策从数量宽松慢慢退出;中国也是整个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这个方面的影响大家应该可以预估到。
过往资料显示,央行在2017年三次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其中两次发生在美联储宣布加息当天。
谈及上调公开市场利率的原因,央行在《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可适度收窄其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利差,有助于修复市场扭曲,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客观上也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避免金融机构过度加杠杆和扩张广义信贷。
中国如何加息?
多数国内分析师认为,美联储加息,中国将会跟随加息,毕竟从全球货币政策方向上看,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趋势相对明显。对中国来说,顺应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大势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至于加息方式则看法各有不同。
申万宏源认为:
在利率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中国早已进入加息周期,怎么加、何时加才是更需要关注的。
而调整OMO利率的新加息仍将取代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旧加息。
而美联储加息将为中国央行提供较好的时间窗口,年内新加息空间有15-20个基点。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分析师明明认为:
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将加价进行逆回购,释放政策信号,增加利率或约为10个基点,幅度有所扩大。
这一方式,和2017年基本一致。2017年,中国央行跟进两次,都是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调升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分别是10个基点和5个基点。
华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李超认为:
中国央行可能就官定基准利率跟随加息一次。
中美利差随国债利差不断收窄,而且2月通胀已经逼近3%央行加息阈值,国内经济表现超预期,为调整官定基准利率创造了空间。
从技术层面上看,本周MLF到期央行进行加量续作,意味着下周大概率放弃使用MLF进行加息操作。
A股面临利空
中国一旦跟随加息意味着什么?
目前,市场存贷款利率已先于官定基准利率上行,即便央行提高官定基准利率,可能也仅是一个确认的操作,但是象征意义巨大。
招商证券谢亚轩指出,加息这对于美国权益资产乃至中国A股而言都可能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近期美股的再度调整以及陆股通流入规模明显缩小可能都是其具体的表现。
债市或承压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认为:
从国际政策周期、经济周期以及利差扭曲等方面看,国内债市仍旧承压,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有望逐步回升至4%的中枢。
九州证券邓海清则偏乐观:
美联储加息,中国OMO利率可能上调也可能不上调,但无论调或不调均不影响债市走牛;存款利率可能上调也可能不上调,上调则会对债市产生短期冲击,但由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利率已经远高于可比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因此存款加息不会改变2018年的长期债牛格局。
楼市房贷利率料上升
易居地产研究院院长杨红旭认为:
目前,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攀升至5.43%,相当于基准利率1.11倍。
按上述全社会利率水平,以及考虑到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那么,2018年首套房贷利率还会继续攀升。
连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都超过5%,银行给购房者发放4.9%或以下的房贷利率,变成了亏本买卖。
至于二套房贷利率,上浮空间就更大。
美元未必走强
申万宏源宏观首席分析师李慧勇指出:
实际加息和美元的关系并不唯一,加息并不一定导致强美元。它背后最核心的因素是作为全球性货币,美元的强弱根本上是取决于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对强弱。
美元汇率和美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非常一致。每一次美元走强都伴随着美国相对国力的走强,但从大趋势看,世界从一极转向多极,美元的历史地位是下降的。此外,特朗普面临巨大的贸易利差,从历史看,弱美元有助于改善贸易赤字。
美股牛市到头了吗?
高盛指出:
理论上来说,加息对股市影响偏负面,因为加息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变高,在业绩不变的前提下,股价回报自然就会降低。
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加息也会伴随着股价越走越高。下图展示了在1970-1998期间,股市估值和利率呈负相关,而在最近20年里呈正相关。
黄金或重现去年加息后走势
黄金有可能重现去年加息后的走势。
中银国际在近日分析黄金市场指出,中长期来看,美联储3月加息对金银中长期走势不利。短期来看,加息前后,金银一般会经历触底反弹的过程。
去年3月份美联储加息前后,黄金先跌后涨,加息消息之后,黄金走出一波反弹行情。
本周以来,国内四只黄金ETF份额均出现增长,合计总份额增长6.11%。其中,博时黄金ETF增长11.87%、华安黄金ETF份额增长3.09%、国泰黄金ETF份额增长1.23%、易方达黄金ETF份额增长0.13%。
标签: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利率影响 市场利率 基金利率 长期水平
相关阅读
-
10-18
推荐阅读
-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 同比增长3.0%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 0%,比上半年加快0 5个百分点 更多
2022-10-24 13:53:11
-
-
10家鞋企中有2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处于增长状
近日,10家鞋履上市企业陆续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从数据来看,今年鞋履行业的整体业绩承压,增速有所放缓。在此背景下,鞋企也纷纷尝试转型 更多
2022-09-05 09:51:45
-
-
291家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同比增长28.93
下周,中报披露即将收官。根据Wind统计,截至26日下午5点,已有291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中报,占全部科创板总数的63 68%。若剔除8月以来上市的 更多
2022-08-29 09:40:59
-
-
沪深A股震荡走低 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
周三,沪深A股震荡走低,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元器件、半导体、汽车板块跌幅居前。昨日上证综指下跌61 02点,跌幅为1 86%;深证成指下跌 更多
2022-08-25 10:11:27
-
-
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提前结束募集 两只基金
8月16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中金厦门安居REIT、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分别发布公众投资者发售部分提前结束募集并进行比例配售的公告及公众发售 更多
2022-08-17 10:05:07
-
-
受天气影响部分鲜菜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7月本市C
昨天,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7月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环比上涨0 3%,同比上涨2 1%。据测算,在2 1%的同比涨幅中,新 更多
2022-08-12 10:14:46
-
-
工业富联半年报:营收利润逆势双增 通信及移动
8月9日,工业富联披露半年报。其中营收达2252 6亿元,同比增长14 9%,归母净利润68 7亿元,同比增长2 2%,扣非归母净利润63 7亿元,同比增 更多
2022-08-10 10:52:20
-
-
沪深A股继续震荡整理 供气供热、航空等板块领涨
周三,沪深A股继续震荡整理,船舶、供气供热、航空板块领涨,酒店餐饮、旅游、房地产板块跌幅居前。昨日上证综指下跌1 68点,跌幅为0 05%; 更多
2022-07-28 10:49:10
财经热图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