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乱象调查 监管部门持续加大监管力度
虚假增员、虚增保费、虚列费用套取资金……此前,多名保险公司员工实名举报领导造假并登上微博热搜。与此同时,通过恶意投诉实现“退保理财”、“退旧换新”、收取高额手续费牟利的“代理退保”产业链也在持续扰乱保险市场,侵害保险公司和消费者权益。
针对保险业种种乱象,监管部门已通过罚单和专项治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同时,专家表示,保险公司要摒弃对保费收入规模的“偶像崇拜”,同时要增强市场参与者的敬畏之心。“看得见”的短期终究不可持续,“看不见的”长期才重要。
行业造假行为屡禁不止
“其实看了举报之后,说实话,这些现象在保险行业一直存在,可能外行人看起来觉得触目惊心,其实很多都是行业‘心知肚明’的事情。”一位从业多年的寿险业务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长险短做、虚假赔付、虚假凭证、虚假增员等,确实比较常见,特别是在大力推广的开门红销售季中。
该业务员表示,保险销售有较大业绩压力和增员压力,“要么当个人代理卖保险冲业绩,然后拿奖励升职位,要么自己不卖保险,拉人头组成自己的一个小团队,然后把他们挂到你的名字下面,督促他们卖,‘保费论英雄’嘛,选拔晋升也都要看业绩,所以很多人会为了赚取绩效佣金、谋求晋升铤而走险”。
业内人士指出,一直以来,保险公司在业务经营中都存在“五虚”问题,即虚列费用、虚假承保、虚假退保、虚假理赔和虚挂保费。而这主要和寿险绩效考核体系以及粗放的管理模式有关。一方面,过去两年代理人数量下降以及新单负增长压力下,寿险公司对于增员和增收的需求更加迫切,保费指标、增员指标、继续率等KPI层层下压;另一方面,为了推动业绩提升,寿险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在增员、增收上。压力和诱惑之下,如果没有长效机制并配以规范的内部治理和严格的合规文化,很容易使销售前端行为走形,从而出现违规问题。
在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看来,虚列费用、虚假承保、虚假增员等并不是新出现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对记者表示,这些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说明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内控制度设计存在套利空间,长险短做、虚假增员都是利用了设计漏洞进行“无风险套利”,而虚列费用是因为内部控制问题。
“代理退保”产业链扰乱市场
除了险企内部的造假,“代理退保”也成为扰乱保险市场、损害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利益的重灾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代理退保”已形成通过恶意投诉实现“退保理财”、“退旧换新”、收取高额手续费牟利的一条产业链,并正从传统寿险、健康险等人身保险产品,延伸到车险领域。
“代理退保”组织及人员模仿直销模式,通过加盟代理、中介合作、招收学员等形式,广泛发展下线代理,并开展所谓的“保单维权说明会”“专业培训会”,形成线下逐层获益、线上网课收费的获利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代理退保”组织通常先阻断保险公司与客户联系,并尝试与客户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协议”,收取高昂定金甚至以身份证件、保单、银行卡作为抵押,从而捆绑客户。再教唆客户通过编造投诉理由、设计圈套、闹访等形式,引导被诉人或保险公司其他人员做出不利的陈述,并利用电话录音、微信截屏、拍照等方法“钓鱼”取证。在取证过后,恶意投诉组织随即向监管部门投诉,对保险公司施压,进而完成退保。一旦退保成功,恶意投诉组织向客户收取全额保费20%至60%不等的手续费。
一位基层保险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处理每一单投诉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都很高,很多时候险企是无精力去分辨的,因此为了安抚消费者,也为了应对监管考核,险企只能按照消费者的需求退保。
而这一退保黑产业链还在延伸。中国银保信此前曾下发《关于疑似新购车辆“集中退保骗佣”欺诈风险的提示函》,其中指出,2020年5月至7月间,多家经营车险业务保险公司在承保“以租代购”公司的新车保险业务中,不同程度遭遇因大量集中退保导致大额佣金损失的疑似保险欺诈行为。此类行为在同业中持续出现,多个案例形态具有较大共性,个别公司佣金损失千万元以上,疑似已经形成“集中退保骗佣黑产”。
监管部门也已在严厉打击该类违法行为。广东、广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多地监管部门此前陆续发布防范“代理退保”骗局的风险提示。银保监会也曾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了相关函件,试图摸底“代理退保”产业链,并制定专项治理方案。
业内人士表示,“代理退保”不法团伙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而参与“代理退保”的消费者也会受到影响。
法学博士、北京安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詹昊指出,在参与“代理退保”过程中,消费者除了面临失去正常保险保障、资金信用受损、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外,还可能因编造理由、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非法行为,构成欺诈,从而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
慧择奇点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马潇表示,退保可能导致消费者再投保时,会因为身体或年龄原因提高保费或不能正常承保。此外,目前保险行业内也在探讨构建行业的大数据平台,对风险客户进行识别,如果因保险欺诈或恶意退保被记录,未来很有可能因诚信原因对再次投保产生不利影响。
监管治乱象高压不减
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4.5万亿元,同比增长6.1%,截至2020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3.3万亿元。
张琳表示,从体量上来讲,我国已经是保险大国,但从质量上来说,无论是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是保险市场的业务结构、市场环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保险业种种乱象,监管部门通过罚单和摸底调查持续加大对保险机构监管。据普华永道的统计,2020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保险领域共开出1705张监管处罚罚单,其中,43家寿险公司共收到470张罚单,罚款金额合计5734.5万元。编制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欺骗投保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是寿险公司前三大违法违规事由。
4月8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人身保险市场乱象治理专项工作的通知》开篇直指此次乱象整治的重点:围绕销售行为、人员管理、数据真实性、内部控制等方面,对人身保险市场存在的典型问题和重点风险进行一次专项治理。从以上四方面整治内容来看,销售误导、虚增人力、财务数据造假等均为人身险市场长期存在之顽疾,并屡次出现在监管内容中。
马潇表示,保险业经营者要改变思维,保险不是赚快钱的生意,而是秉持长期的经营思维,不为短期业绩采取激进政策。此外,保险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内控监督,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的数字化。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也表示,保险公司要摒弃对保费收入规模的“偶像崇拜”,同时要增强市场参与者的敬畏之心。“看得见”的短期终究不可持续,“看不见的”长期才重要。
相关阅读
-
10-18
推荐阅读
-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 同比增长3.0%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 0%,比上半年加快0 5个百分点 更多
2022-10-24 13:53:11
-
-
10家鞋企中有2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处于增长状
近日,10家鞋履上市企业陆续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从数据来看,今年鞋履行业的整体业绩承压,增速有所放缓。在此背景下,鞋企也纷纷尝试转型 更多
2022-09-05 09:51:45
-
-
291家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同比增长28.93
下周,中报披露即将收官。根据Wind统计,截至26日下午5点,已有291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中报,占全部科创板总数的63 68%。若剔除8月以来上市的 更多
2022-08-29 09:40:59
-
-
沪深A股震荡走低 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
周三,沪深A股震荡走低,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元器件、半导体、汽车板块跌幅居前。昨日上证综指下跌61 02点,跌幅为1 86%;深证成指下跌 更多
2022-08-25 10:11:27
-
-
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提前结束募集 两只基金
8月16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中金厦门安居REIT、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分别发布公众投资者发售部分提前结束募集并进行比例配售的公告及公众发售 更多
2022-08-17 10:05:07
-
-
受天气影响部分鲜菜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7月本市C
昨天,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7月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环比上涨0 3%,同比上涨2 1%。据测算,在2 1%的同比涨幅中,新 更多
2022-08-12 10:14:46
-
-
工业富联半年报:营收利润逆势双增 通信及移动
8月9日,工业富联披露半年报。其中营收达2252 6亿元,同比增长14 9%,归母净利润68 7亿元,同比增长2 2%,扣非归母净利润63 7亿元,同比增 更多
2022-08-10 10:52:20
-
-
沪深A股继续震荡整理 供气供热、航空等板块领涨
周三,沪深A股继续震荡整理,船舶、供气供热、航空板块领涨,酒店餐饮、旅游、房地产板块跌幅居前。昨日上证综指下跌1 68点,跌幅为0 05%; 更多
2022-07-28 10:49:10
财经热图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