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投顾全球投资处协理陈森林
明年的投资主轴:「美国优先」
元大投顾全球投资处协理陈森林认为,从大战略而言,中国也体认到,长期来说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就不能再自己玩自己的。从两年前沪港通到现在的深港通,一道道关卡拿掉,是中国逐步开放市场的模式。每日额度限制,与北上南下的总量管制,都是防範资金快速移动过程中对中国造成的涟漪效应。
这一年多以来,人民币贬值就与资金流动有关。他举例,有点像台湾在1996年刚刚开放资本帐,国内投资选项没那么多,大家看到海外选项这么多,资金一下子都跑出去了,内部紧缩效应很大。因此这样渐进式设计的主要考量,在于避免金融市场太大的波动与不安。
陈森林再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像我们在外匯市场看人民币会觉得很熟悉,但对于欧美来说其实很陌生。欧美国家怎么看这件事?他们对于中国的产业与经济状况,有没有研究得那么深?大型投资机构都有研究中国股票的部门了吗?恐怕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因此深港通的投资仍局限在中国与香港,「台湾看A股的恐怕也没有几家,需要更多的人去参与,也需要更多时间。」
而台湾投资人要参与深港通也会有一些限制,当然有些人直接去香港开户,但若复委託则要3千万元财力起跳,小散户无法参与,他认为对于台股的影响会小一些。而且沪港通与深港通的效应不同。
他举例,他们的复委託客户大多以法人为主,其实这些法人会看的仍是绩优、稳定、权值大、具代表性的股票,而非小型、投机活泼的股票,「因此比较起来,沪港通的影响是相对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