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火锅:抄底还是割韭菜?
火锅似乎一直是个“好生意”,不过度依赖厨师,容易标准化,市场需求还很大,所以大街上的火锅店,如今是越来越多,连一些明星也扎堆进入火锅市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共有41.9万家火锅相关企业,而今年上半年新注册的火锅企业更是达到了3万多家……
但与这片市场欣欣向荣相反的是,两家上市的传统火锅巨头却过得苦不堪言。
在过去半年多时间,海底捞从2月的最高股价85.77港元/股,已经跌至30港元/股左右,暴跌了6成多。呷哺呷哺(以下简称呷哺)更甚,其从2月份最高的27.117港元/股,跌得只剩“零头”,目前股价在7港元/股左右。半年时间两大巨头市值合计暴跌超过了3000亿港元。
一面是狂热的沸腾,一面是冰冷的跌落,“蜜糖”与“砒霜”到底哪一面才是市场的真相?
呷哺:人祸大于“天灾”
曾经在“非典”中崛起的单人小火锅呷哺,巅峰时期部分门店的翻台率一度高达7次/天。可2014年上市的高光时刻一结束,呷哺就走上了下坡路,平均翻台率从2014年的3.8次/天,一路走低,到2017年时,已经降到了3.3次/天。
面对同店收入徘徊不前的局面,呷哺也采取了一些措施,2016年其来自台湾的创始人贺光启提出了“呷哺呷哺品牌升级计划”:提价、增店、创立中高端火锅品牌“湊湊”、延伸产业链进军调料市场。新计划实施后,呷哺的顾客人均消费从2017年的48.4元涨到2019年的55.8元。
但快餐定位的呷哺在提价中将自己推向了陨落深渊,2019年翻座率跌至2.6次/天。外加火锅赛道日渐拥挤,竞争对手对它挤压严重,呷哺的日子愈发难过。
但呷哺的滑落,是“天灾”更是人祸。
彼时“风暴”一直在水面之下,直到2021年开始浮出水面。
年初CEO赵怡借着疫情股价反弹,减持143万股,套现2640万港元;3月15日,高瓴资本清仓了呷哺;3月16日,摩根斯坦利也清仓式减持……这一切让人不禁怀疑,呷哺是否藏有重大的利空消息。果然,3月17日张振纬公开发表了离任演讲。消息一出,呷哺的股价大跌了近20%。
4月,赵怡再度减持手中的股份。5月20日,赵怡称在高铁上得知了自己被董事会罢免了所有职务。呷哺和赵怡之间“撕破了脸皮”。
呷哺咬定赵怡没有完成业绩,继续任职不符合股东利益。而赵怡则否认业绩未达预期,并称目前董事会成员三人均有亲属关系,其中陈素英为贺光启之妻,刘冠纬系陈素英的侄子,还抛出贺光启利用茶米茶的关联交易,为私人输送利益,并明确要与呷哺对簿公堂。
7月28日,呷哺董事会使用“欣然宣布”的字眼结束了赵怡的CEO任职生涯,并以创始人贺光启再度出山亲自掌舵,宣告了双方拉锯战暂时告一段落。
这场拉锯战里没有赢家。有人控诉赵怡为了好看的财务数字,变更呷哺菜单,不给员工报销,逼员工卖充值卡,有人控诉贺光启一意孤行地搞高端化,疑心重不放权等等,但终归受到伤害最大的是“呷哺”这个火锅品牌。
海底捞张勇:持续增长“我不抱希望”
面临困境的,不只是呷哺。当媒体问到“海底捞是否会维持业绩持续增长”,6月15日,海底捞董事长张勇答股东问时表示:“大家神话海底捞了,我本人非常反感。我作为海底捞最大的股东,我是不抱有希望的。”
对于有些人认为海底捞并不好吃,张勇也做出了回应,“火箭上天有标准,餐饮没有标准。”从曾经的“逆天服务”引爆全网,到今天网友对海底捞包间摄像头“窃取隐私”的反感,再到好不好吃的争论,消费者对海底捞“审美疲劳”,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审美疲劳相伴的,还有“跌跌不休”的股价,从2月以后,海底捞的股价就一路向下,相比最高时,跌去了6成多。7月25日晚,海底捞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收入约2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04%;相比去年净亏损的9.65亿元,实现盈利0.8亿-1亿元。虽然扭亏为盈,但由于业绩增长没有达到预期,海底捞股价还是应声下跌。对此,海底捞回应称,“公司内部管理、运营需要努力改正和改善。”
今年5月,海底捞再度拿出1.59亿股份,奖励管理层、区域统筹教练、部分家族长及餐厅经理、部分业务及技术骨干、多名顾问等1500余人,以刺激员工内生力。对员工的豪气让海底捞有熬过寒冬的底气,但也为它增加了经济负担。
如今二、三线城市已经成为海底捞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为70.4%。但在“审美疲劳”后,在二三线城市海底捞超百元的人均客单价是否可持续,显然答案是不乐观的。
面对火锅市场的疲态,海底捞也在不断地将触角伸向快餐赛道,推出“U鼎冒菜”“十八汆”“佰麸私房面”“饭饭林”“秦小贤”“捞派儿有面”“制茶乐园”等多个品牌,只可惜目前还没有一个品牌能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来续写海底捞昔日的增长神话。
3
明星+火锅:抄底还是割韭菜?
在火锅的赛道上,呷哺向上用自身的提价和凑凑火锅,企图从海底捞的高端市场分得一杯羹。海底捞则向下,用一众快餐品牌企图分快餐和茶饮市场的一杯羹。两大巨头一上一下的背后,是火锅市场在红海时代的增长困境。
但“明星+火锅”却似乎根本不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反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明星扎堆进入,品牌加速跑马圈地,有些品牌甚至没有备案就开始加盟了。8月2日,人民网发文直指打着“加盟”旗号的明星火锅店,多数都没有按照《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备案,“翻车”事件频发。
疯狂的扩张下,明星火锅也成了问题火锅的代名词。胡海泉的“灥喜锅”被指抄袭九毛九旗下“怂”重庆火锅厂。杜海涛、吴昕的“辣斗辣”合肥某店因操作区设置不规范、蝇虫防消不到位,被停业整改。“贤合庄”一门店天花板突然掉落,砸伤消费者。薛之谦的“上上谦”,餐具两次被检出含有大肠菌群。2017年3月,包贝尔参与投资的“辣莊”和“苏公公”被查出用牛血假冒鸭血……
所谓的明星开的火锅店,其实大部分跟明星没有什么关系。“贤合庄”背后的经营团队实为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罗毅,黄晓明的“烧江南”烤肉店也由该公司负责经营。同样的“斗鎏火锅”品牌合伙人杨颖、“辣叁成”火锅品牌合伙人沙溢、“辣斗辣”的“掌门人”杜海涛均不是其火锅店所属公司的股东。
明星“掌柜”不过是变相的代言人,用自己的影响力快速变现。那些让海底捞、呷哺想破脑袋的营收、利润率、翻台率,根本就不会对他们的收益造成困扰。因为加盟费+抽成模式之下,所有的风险都在加盟者那里,明星稳赚不赔。
海底捞和呷哺两大巨头在火锅市场苦苦前行、“上下求索”;资本市场还在用资本催生市场上的下一个海底捞;明星和加盟商们也在编织着致富神话让加盟者蜂拥而至……火锅市场在资本的漩涡里鱼龙混杂、拥挤不堪。
但市场口味的周期性变化无法避免,被资本催出的泡沫炸裂也在所难免,最终聪明的资本会流向新的标地,割完了韭菜的人会自动离场,真正承担风险的从业者或将欲哭无泪,而行业也会落得一地鸡毛……
相关阅读
-
10-26
推荐阅读
-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 同比增长3.0%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 0%,比上半年加快0 5个百分点 更多
2022-10-24 13:53:11
-
-
10家鞋企中有2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处于增长状
近日,10家鞋履上市企业陆续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从数据来看,今年鞋履行业的整体业绩承压,增速有所放缓。在此背景下,鞋企也纷纷尝试转型 更多
2022-09-05 09:51:45
-
-
291家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同比增长28.93
下周,中报披露即将收官。根据Wind统计,截至26日下午5点,已有291家科创板公司发布中报,占全部科创板总数的63 68%。若剔除8月以来上市的 更多
2022-08-29 09:40:59
-
-
沪深A股震荡走低 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
周三,沪深A股震荡走低,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元器件、半导体、汽车板块跌幅居前。昨日上证综指下跌61 02点,跌幅为1 86%;深证成指下跌 更多
2022-08-25 10:11:27
-
-
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提前结束募集 两只基金
8月16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中金厦门安居REIT、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分别发布公众投资者发售部分提前结束募集并进行比例配售的公告及公众发售 更多
2022-08-17 10:05:07
-
-
受天气影响部分鲜菜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7月本市C
昨天,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7月北京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环比上涨0 3%,同比上涨2 1%。据测算,在2 1%的同比涨幅中,新 更多
2022-08-12 10:14:46
-
-
工业富联半年报:营收利润逆势双增 通信及移动
8月9日,工业富联披露半年报。其中营收达2252 6亿元,同比增长14 9%,归母净利润68 7亿元,同比增长2 2%,扣非归母净利润63 7亿元,同比增 更多
2022-08-10 10:52:20
-
-
沪深A股继续震荡整理 供气供热、航空等板块领涨
周三,沪深A股继续震荡整理,船舶、供气供热、航空板块领涨,酒店餐饮、旅游、房地产板块跌幅居前。昨日上证综指下跌1 68点,跌幅为0 05%; 更多
2022-07-28 10:49:10
财经热图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