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五大上市险企日赚近7亿 权益投资增长10.03%
随着中国太保年报出炉,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0年成绩单正式揭晓。3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20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2523亿元,日均赚约6.89亿元,同比降低7.37%。尽管上市险企净利润整体下滑,然而投资端表现依旧不俗,部分机构投资收益甚至创下近30%的增长率。诸多上市险企指出,对于权益类投资市场机遇的把握,是资产端“立功”于净利润的重要原因。
权益投资增长10.03%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20年五家A股上市险企合计净利润为2523.14亿元,日均赚约6.89亿元,同比降低7.37%。其中,部分险企净利润下滑程度甚至跌破一成,如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10.41%和11.38%。
净利润普降原因为何?多家上市险企将其净利润的变动归因于税收政策的变化。
而具体来看,在产险板块,三家产险上市公司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如人保财险净利润208.34亿元,同比大降16.4%;太保产险净利润52.09亿元,同比降11.9%。
而在人身险板块,五大上市寿险公司净利润增势出现分化,如人保寿险净利润同比大增42.7%;太保寿险净利润186.42亿元,同比降低9.2%,其余险企寿险净利润亦均同比降低。
尽管五巨头净利润普降,但投资端收益却放“异彩”。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上市险企合计净投资收益为4816.56亿元,同比增长10.03%;总投资收益则同比大增14.2%至5856.34亿元。
以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中国平安为例,2020年,集团净投资收益自2019年的1440.5亿元攀升至去年的1634.62亿元,同比增速达13.48%,居于2020年五大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榜首位。总投资收益增长率方面,新华保险更是猛涨近三成,达28.4%。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各险企资产配置发现,2020年各险企尤其青睐权益类资产。中国人寿便在年报中指出,其同比猛涨27.7%、达2075.41亿元的投资收益,主要变动原因来自权益类资产投资收益增加。
而投资收益增速最快的新华保险亦表示,其2020年把握结构性机遇,择时提升权益类投资占比。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这主要得益于2020年我国股市有着较好的表现,且近年来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明显提升,能够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投资结构与标的,较好地把握股市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在中国人寿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张涤亦表达观点称,中国权益市场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并表示中国人寿将采取围绕中枢和敞口做投资安排等策略。
健康险成“黑马”
在人身险板块,各上市险企的寿险业务收入呈现出“三降两增”的分化趋势。
其中,新华保险领跑寿险业务收入增速榜,同比增长15.5%至1595.11亿元;中国人寿寿险业务收入增速位列其后,同比增长7.6%至4805.93亿元。另一方面,太保寿险和人保寿险保险业务收入则分别下降0.3%和1.99%。
为何五大上市险企寿险业务收入出现分化?李文中认为,首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多家保险公司个人营销渠道业务大幅下降。其次,这也是各家保险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的结果。
以中国太保为例,2020年,其个人客户业务同比下降1.2%至2019.92亿元。其中,代理人渠道的新保业务收入为290.35亿元,同比减少26.7%;续期业务收入1622.56亿元,同比增长4.3%。代理人渠道在总保险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为90.3%,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
“如中国太保等上市险企主动转型,调整个人营销渠道业务的比重,同时其他业务渠道的业务增长暂时尚不能弥补个人营销渠道的业务下降。”对此,李文中如是评价。
另一方面,新华保险2019年就提出了“资产负债双轮驱动,规模价值全面发展”的发展模式,结果在2020年效果显现,银保业务出现迅猛增长,带动寿险业务出现明显增长。
在人身险板块,除了“顶梁柱”寿险之外,2020年杀出的“黑马”健康险业务尤为引人瞩目。如人保健康保费增速遥遥领先,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22.57亿元,同比增长43.9%,其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大增284.9%,个险渠道保费同比增长59.6%。
李文中认为,健康险业务迅猛增长应该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风险管理,健康保险已经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仍然是这种高增长趋势的延续。其次,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人们普遍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健康风险管理教育,刺激了健康保险需求。再次,很多地方政府引导保险公司推出定制的惠民健康保险,其投保条件宽松、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吸引了众多投保人,一些上市险企也参与其中了。”对此,他如是解释。
车险马太效应显著
在财产险板块,三家财产险公司在保费收入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财产险“老大哥”人保财险保险业务收入为4331.87亿元,相较2019年的4331.75亿元基本持平。同期,平安产险及太保产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则分别达到2858.54亿元和1477.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1%和11.1%。
具体到险种来看,受宏观经济压力和疫情影响,去年新车销售量下滑,叠加车险综合改革等因素,车险市场竞争激烈。面对这样的局面,头部产险公司祭出“线上化”的科技赋能“法宝”以应对车险背上的几座“大山”。
如平安产险便表示,疫情期间进一步加强客户线上化服务,2020年已有超234万客户体验 “平安好车主” App“一键理赔” 服务,且公司未来拟推出新能源车险、UBI(Usage-based Insurance,基于使用量的保险)等新型车险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人保财险亦在疫情期间推出“零接触”理赔服务,并通过追偿、科技理赔、“驾安配”报供一体等减损手段,对冲配件工时、人伤标准上升等不利因素,推进降本增效。
部分产险公司亦进行了业务结构的优化。以人保财险为例,其发力家庭自用车业务,以改善车险业务质量,并于年报中表示持续优化车险风险定价模型,提高精准定价能力,不断提升经营效能。太保产险则表示,其车险业务中续保业务成为增长的核心动能。
基于此,“老三家”的车险业务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值。在整体保费同比增速下滑至0.69%的大背景下,2020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的车险业务收入依次为2656.51亿元、1961.51亿元和956.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9%和2.6%;此外,2020年,“老三家”“夺走”行业近七成的保费收入。
“预计三家产险公司未来的保费和利润结构还会进一步增长和优化。”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亦如是预测。
不过,相较于车险而言,各上市险企在产险板块发力非车险趋势越发明显,后者占比有着显著提升。除了信保业务大幅缩水外,包括短期健康险、意外险、货运险、农险等在内的非车险收入大增有望成为产险保费新的增长极。
以中国太保为例,2020年其非车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9%,占比提升5.2个百分点,达35.9%。其中,农险实现原保费收入94.42亿元,同比增长39.3%,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李文中分析称:“首先,短期健康险高速增长与惠民健康保险在各地的发展应该有非常大的关系,农险也一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其次,车险业务综合改革导致费率大幅下降,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此背景下,一些险企需要主动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发展非车险业务,特别是那些利润空间相对较好或者稳定性高的非车险业务自然是发展的重点,意外险、货运险和农险都是不错的选择。”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周菡怡
相关阅读
-
06-28
-
06-24
-
06-24
-
06-15
-
06-15
-
06-10
推荐阅读
-
-
滴滴市值达到680.8亿美元 未来如何“出行”?
不到一个月,滴滴完成了递交招股书到上市的全过程。7月1日凌晨,滴滴在纽交所上市,开盘价18美元,较14美元的发行价上涨28 6%。截至7月1日 更多
2021-07-02 07:53:08
-
-
上半年1804股跑赢大盘 *ST众泰涨幅领涨两市
6月30日,伴随A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今年上半年A股行情正式收官,A股个股上半年的表现也终于落定。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交易状态下,今年上 更多
2021-07-01 10:02:23
-
-
为何越来越多银行开始清理闲置银行卡?
清理沉睡卡、清理长期闲置的银行卡。防盗刷、防信息泄露、防电信诈骗……为何开展清卡行动?根据工商银行日前公告,该行将于2021年7月起对用 更多
2021-06-30 08:59:44
-
-
华晨集团再迎新“掌门人” 破产重组提速
间隔两年3个月,处于风口浪尖的华晨集团再迎新掌门人。6月28日,华晨汽车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华晨集团召开干部会宣布辽宁省省委决定:沈铁冬 更多
2021-06-29 08:06:24
-
-
福建省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福建省快递包装治理,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近期,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邮政管理局、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更多
2021-06-24 08:51:21
-
-
不一样的天猫“6·18”新指标 每笔订单减碳17.6%
今年的6·18有些不一样:没有公布总成交额,而是改用碳排放量做衡量标准。6·18期间,天猫每笔订单碳排放量同比降低17 6%。16年前,每10笔 更多
2021-06-22 08:38:11
-
-
方便面刮起“高端风”!曾经低价的它靠啥拿下用户
方便面刮起高端风,一盒20元+,销量反而大增!曾经低价的它,靠啥拿下用户?近年来,方便面消费不断向高端化发展,这也使得方便面市场出现回 更多
2021-06-18 10:13:53
-
-
对隆基乐叶销售收入骤增 通灵股份转战创业板迎考
2018年冲击沪市主板IPO失败之后,江苏通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灵股份)重整旗鼓在2020年7月开始闯关创业板。如今排队近11个月,通灵 更多
2021-06-11 08:27:49
财经热图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